本报记者 周敏娴
今晚,克罗地亚钢琴家伊沃·波戈莱里奇将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出人意料的是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位“钢琴鬼才”尤其痴迷中国文化。甚至,波戈莱里奇还用中文“功夫”一词来定义自己在长达21年零1个月没有踏进录音室的那段“间隔期”中所作的修炼。
伊沃·波戈莱里奇1958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7岁学琴,12岁赴莫斯科求学,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及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1980年,他入围了在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第三轮因个性太突出而被淘汰,传奇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因力挺他从评委席愤而退出,整个音乐界哗然。就此,22岁的波戈莱里奇一战成名。
年少成名的波戈莱里奇对东方神秘莫测的文化满怀好奇,“对我来说,中国一直是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即使长大后可以坐飞机去到世界各地,少时对东方的幻想仍然伴随我左右”。
“我喜欢看CCTV9。”波戈莱里奇最爱看的是中国文化题材的纪录片。波戈莱里奇笑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不会止步,也期待着未来与中国的交响乐团合作。
每每提到波戈莱里奇的传奇故事,总有人会翻出他“出走录音室”的经历———1995年夏天,波戈莱里奇录制了一张专辑,三年后发行,而后,他离开录音室,把精力放在飞往各地开音乐会上。直到今年9月,相隔整整21年零1个月,他再次跨进录音室,用最新的超高清技术录制了一张贝多芬作品集。谈到这一段漫长的间隔期,波戈莱里奇引用中文“功夫”一词来定义自己的“苦练”。
熟悉波戈莱里奇的乐迷都知道,他的音乐会现场常常“出人意料”。几年前,波戈莱里奇在国家大剧院甚至有因情绪太过激动将琴弦弹断的先例,最后只得更换钢琴,演出才得以继续。谈到今晚的音乐会,波戈莱里奇表示,想象力是贯穿整场的主线。音乐会上,他会带来两首肖邦的作品:《F大调第二号叙事曲》《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另外,还有从未出现在他的录音中的莫扎特 《c小调幻想曲》、舒曼《维也纳狂欢节》和拉赫玛尼诺夫《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