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集团编剧王丽萍
2016年8月10日,由我主持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夏》来到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我与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康洪雷、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导演毛卫宁等嘉宾一起和战士们面对面谈创作、聊生活。特别有趣的是我们与战士们的互动和对话趣意盎然,喜感十足。一个来自西藏的战士这样讲述他当兵的幸福感:“我刚当兵的时候有150多斤,很胖,一年后,我120斤,是部队锻炼了我的体魄”;还有一个战士说:“每次回家探亲吧,我一身戎装还是很长脸的。”当我们这些编剧导演演员实实在在地跟战士们聊天、互动、说笑,我突然感觉眼前的绿色更加清晰、明亮和生动了,他们的呼吸与眼神,说话的口气与节奏,没有亲临现场,没有面对面的眼睛看着眼睛,你是不会有那种油然而生的感动与温暖的。
这只是我深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前面说到由我主持的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支持下举办的,至今已有3年。让我欣慰的是,一听说“四季沙龙”是公益的,编剧高满堂、王宛平,导演郑晓龙、闫建刚,制片人侯鸿亮、曹平等国内著名电视人纷纷前来,跟我们一起汇聚上海,共同分析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与现状,探讨电视剧的走向与困惑,携手为创作更好的电视剧而努力。2016年5月,我和5位编剧来到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与400多位白领一起谈论都市电视剧的困惑。当时有一个银行职员直言不讳:“如果你们不深入我们的世界,你们写的作品就不能代表我们的生活。”
这句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也让我反思我们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的结合点,也让我思考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久前,我去上海治安总队采风,一位老警察跟我说:“你的 《大好时光》 里警察的衣服是不对的,台词说他快退休了,可为什么警衔还是个新人的佩章?”我一愣,吓出冷汗来。记得写 《双城生活》时,我们在北京搭了一个四合院的棚,观众看后跟我算了笔账,一个普通的北京家庭,怎么可能在市中心有一套带院子的四合院? 你们真实吗?电视剧是团队整体的艺术,一个细小的跟生活逻辑不通的镜头,都会影响一部剧的品相。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了解生活的真相,你的作品就会浮躁肤浅。
我们常常会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以为,它其实就是一个编剧的基本修养,是你作为创作者的本份。这些年,每写一部剧,我花在采访、收集、走访、座谈会上的时间要比实际写作的时间多得多,也会非常痛苦与寂寞。记得写 《保姆》 的时候,我自己就去当钟点工;写 《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特别去某商场开货梯;写 《我家的春秋冬夏》 时,我采风很多养老院。我常常有一种危机感,因为我们目前创作的电视剧一般都是30多集,按一集1.5万字来说,你要在长达45万字的作品里,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打动观众也打动自己,如果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没有感同身受的百姓生活的共鸣,没有热气腾腾的生活质感味道,没有朴素真诚的同情心,你是很难去感动观众的。在现实题材作品里,真诚地表达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坦然地诉说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是需要编剧功底的,也需要一个编剧的毅力和勇气,踏踏实实一字一句地磨出冒着热气的生活的味道。
是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永远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多年来,我公益参加上海电视台一档服务类节目《相约星期六》,已经整整12年,每次录一期四个小时。我就在这4个小时里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跟来相亲的年轻人面对面,这十多年来,我眼看着年轻孩子价值观和婚恋观的改变,从而拥有了第一手的素材。更多的时间,我会去社区和街道。我担任了街道的艺术团名誉团长,听左邻右舍的居民讲故事。2013年,我参加了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结识了一批妇联干部,于是,我从上海的浦东到崇明岛,从嘉定到松江,定期与女同胞谈家庭婚姻与孩子,了解家长里短最基本的状态。我还在上海第十医院、律师协会、教委等机构,与医生、律师、老师交朋友,写出来的剧本遇上专业上的问题,第一时间请教他们。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所有的故事都源于生活,所有的细节都出自百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个创作者最基本的功课,它不是夸夸其谈的口号,也不是做表面功夫的敷衍,它应该是一个有良知艺术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