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电视剧《小别离》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小别离》的现实主义立场就是用生活本来的样貌来反映生活。这样一来,那些丰富的内涵、生活里的形象,都会丰满而立体。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审美趣味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启迪。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眼里,《小别离》的热播再次证明,现实题材电视剧仍然是最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优质题材,“现实主义一点不缺乏市场,只要把它做好”。
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小别离》专家研讨会上,更多专家认为,正在热播中的电视剧《小别离》凭现实的力量打通了创作与市场,也打开了城市生活各层面人群对家庭观、教育观的自我审视。
《小别离》由柠萌影业、陕文投(艺达)、风火石文化联合出品,汪俊执导,黄磊和海清领衔主演,被列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得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该剧自8月15日开播至今,在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收视总值过2,位居收视率第一,豆瓣评分8.2分。正像李京盛所说:“在周围都是大制作、二次元等同时开播的环境之下,这部剧不但不输,而且是胜出。”
有专家指出,找寻《小别离》胜出的要诀,其实也是现阶段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开拓方向——资本带不来心灵上的幸福感,但现实的温度、现实的思考、现实的情趣、现实的提升,可以充盈人心。
电视剧可以是生活的预演,也是回眸
《小别离》改编自鲁引弓同名小说,讲述了3个初三学生的家庭,面对升学压力、青春期叛逆、中年危机等困境,不得不在中考和出国之间做出选择。它以留学为引线,由点及面,串联起3个家庭的人生别离悲欢。
现实题材不容易做,这是业内共识,因为谁都对自己的生活拥有观察权,谁都能对电视剧里生活的描摹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黄磊接演的过程特别简单。”该剧总制片人徐晓鸥记得,黄磊当时只说了3个字:“好,我演。”黄磊给出的理由异常感性:“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可以是生活的预演,也可以是回眸。”尽管《小别离》里主角设定的年龄应当是70后,但这不重要,因为80后可以看见未来,60后可以回头审视自己的家庭观、教育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将之喻为“一场非常真实的生活镜像”。俞虹认为,电视剧固然无法替代生活为许多中国父母找到答案,但它能将丰富的社会议题浓缩进3个不同家庭里,把纷繁庞杂的思考化繁为简,给生活中焦虑的你、迷惘的他一个参考,或者至少是思考的起点。
使命感才是创作的初衷,也是归程
在专家们看来,真实反映生活、讲述人心,这固然是《小别离》创作的初衷,更难能可贵的是,“找到直陈人心的切入点后,能把初心坚持始终”。李准说,“剧中陈述焦虑,却给人以光明的力量”,这何其珍贵。尤其是当剧情推进到后半程,孩子们出国后直面中西文化碰撞时,“电视剧并未给出一好百好的答案,相反,用令人信服的细节,用孩子们的进取努力,让我们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让观者动心动情的情节是电视剧创作者在深厚的生活积淀之上对小说原著所作的丰富和升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郦国义对照读了小说。他认为,小说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敏锐开掘令人感佩。而电视剧从小说的离愁别绪转身,呈现了和煦的阳光,全剧洋溢着人与人之间的爱、期盼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尤其剧中的3个中学生形象令人欣慰,让人们在忧虑和反思的同时看到了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