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新生代文学作者被贴“高颜值作家”标签,拥有海量的“粉丝”,与传统文学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但在传统纯文学领域,他们几乎没有掀起什么大波澜。这些姑且能称为偶像派的写作人似乎活跃在纯文学场域外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要在摩肩接踵的书展现场找到苑子文、苑子豪兄弟的分享会绝非难事———成群结队的年轻女生会引路,跟随一张张满溢胶原蛋白的脸,爬上友谊会堂三楼,那里是上海书展的另一个世界。
19日下午,苑家双胞胎的新书分享签售会举行。2小时被一分为二:前15分钟,这对北京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准研究生在台上聊自己,谈人生;后105分钟,全程埋头签名。长条桌上,兄弟俩与出版社的3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收书、签字、传递、签字、发书,工业流水线般精准。因为现场读者过千人,平均每人能与两位作者直面的时间不超过6秒。此情此景,昨天的大冰签售会现场有过之无不及,今天现身的沈煜伦更是有着去年书展3小时签售5000余本的纪录打底。
书展从某种角度亦是书市的侧影,2小时签售千本与3小时签售5000本,投射在一整年的书市里,表现为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等作者能占据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因为外貌与才华受到同等关注,他们被贴上“高颜值作家”标签,俨然是写作界的吴亦凡、鹿晗。在不少图书电商公布的“年度有影响力作家”排行榜上,这些普遍为85后、90后的“高颜值作家”因为受到同龄人甚至更年轻一代的拥戴而不遑多让。
但相比年轻读者的热烈追捧,在传统纯文学领域,上述作者几乎没有掀起什么大波澜。这些姑且能称为偶像派的写作人似乎活跃在纯文学场域外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失恋已是天大的“苦难”,新生代的小生活局限了笔下人生的宽度
除了年龄、外貌等表象,这些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亦有挥之不去的相似性。“暖伤”“治愈”“励志”几乎出现在他们每一本作品的腰封上。再看内容,他们很少出品长篇小说,而更偏爱涉及爱情、友情、成长等主题的“暖心故事”。苑子文与苑子豪新作 《穿越人海拥抱你》 集齐了12个“温暖治愈的晚安故事”,张皓宸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 同样写了“12个治愈系故事”。
若细究字里行间,苑家双胞胎写“小孩眺望远方,成人思念故乡。我们从挣扎着松绑到思念着投降,这大概就是成长”;张皓宸写“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大到走了那么久,还没跟对的人相遇,小到围着喜欢的人绕一圈,就看到了全世界。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沈煜伦写“青春十年,十年复十年,十年绿叶变杏黄,十年海水复朝蓝,十年向往,十年苍茫。每一个能遇见你的今天,都是我在昨天所向往的明天”。欣赏者看到他们妙用笔法的自如与自信,但是也有批评家直指“无病呻吟地堆砌短句,如同他们尚且短暂的人生一样,华丽却空洞”。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大概是为数不多研究过“高颜值作家”的主流学者之一,他为类似作品受年轻读者追捧找到了人生观的背景。“90后生活在社会整体发展顺畅的时候,衣食无忧,有良好教育,没经历过大喜大悲,更无从体验前几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在他看来,新一代人庸常的生活中,失恋已是天大的“苦难”。反观过去,牺牲、悲悯、生活的艰窘都是稀松平常的。当苦难不复,动荡远走,考试升学、暗恋初恋、职场新生,这些年轻作者下笔所写,不过是他们小生活里的大波澜,难言人生宽度。好比苑家兄弟新书海报上的那行文字“送给所有饱经磨砺却依然温暖的年轻人”,不知会被多少长者嗤之以鼻“年轻人啊,谈何‘饱经磨砺’”。
今天的新生代将是明天的社会中坚,“轻阅读”如何承接文化才是真命题
与早年成名的一批80后作家不同,眼下这群85后、90后作者更熟悉市场运作,也更熟练地在社会熔炉里闪转腾挪演绎不同角色。苑子文、苑子豪的身份除了北京大学社会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之外,他们还是电视台主播、面膜品牌的老板、若干服饰的代言人。出版社的责编评价他们“心态积极开放,愿意听到任何外在的声音”。
这些“外在的声音”不乏批评声。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曾担任某网络写作大赛评委,发现某些年轻作者缺乏对生活真相的把握、对历史真相的认知。更有人指责这群作者背离文学传统,跳出了传统的阅读空间,还割裂了年轻一辈对优秀传统文学的传承。批评者说,一方面,年轻群体热衷于消费某些“高颜值作家”此种“轻文字”,实为过度商业包装和营销策划的产物;另一方面,民间的热情又反作用于嗅觉灵敏的商人意识。一来二去,在线上线下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纯文学之外的平行世界。任凭成熟读者的朋友圈里从未刷出过他们的名字,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却早就在微博上各自拥有200万以上的粉丝。他们的“磁场”与传统的阅读空间,泾渭分明。
有评论家认为,今天的年轻读者是明天的社会中坚,今天的亚文化迟早会渗透未来的主流文化。如此“轻阅读”能否承接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命题。
“随着年轻读者阅读群体的扩大,这个趋势会日益明显。”王为松认为,“但现在还不能对这一现象提前下结论。我们唯一能总结的是,唯经典可流芳百世,唯经典才是国家软实力的彰显。”“暖伤”“治愈”文字,或能陪走一程,但注定无法伴人一生。“轻阅读”怎样找到承接中华文化精髓的契合点,主流学界如何跨越次元壁影响新生代? 尚待破题。
右图 (自上而下):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张皓宸,这些被贴上“高颜值作家”标签的作者,似乎并不排斥以外貌来博关注。他们经常会通过个人微博、个人工作室等渠道发布写真照片,颜值俨然是他们文字底色上的高光成分。
(资料照片)
相关链接
新生代写作人畅销作品一窥
沈煜伦
《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是沈煜伦首部温暖故事集,共收录10个小故事:经久不变的友谊、单亲孩子的骄傲、啼笑皆非的爱情、难舍难分的祖孙情、闯过迷惘后的少年情怀等等。
《四世生花》是他首部长篇小说。书中主人公一人经历4个时代:从远古到现世。有书迷评价,与其说这是书中人穿梭时空与灵魂,不如看成是沈煜伦本身不同的心理剖面。
【赞的】被他的理智与情感所折服。也许世界上大多数的美,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看到;也许世界上大多数真情,只有相信爱的人才能感受到;也许世界上大多数成功,只有愿意努力的人才能捕捉到。
【弹的】将自己作为卖点的作家,内容一般。尽管作者强调并非美颜作家,可这却妨碍不了他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消费。假如生如平庸人之貌恐怕难以有如今的评价。
大冰
《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故事,作者记录了他在拉萨、丽江与大理路上遇到12个人,以及关于他们的爱与温暖的故事。
【赞的】随着阅读这本书,很多往日被刻意回避的情绪和故事开始探头探脑,无法压制。想要倾诉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浓烈。
【弹的】这本书高居不下的销售量,在豆瓣高达8.0的评分,都证明了大冰的心灵鸡汤有着广泛而忠实的受众。只是,在大冰笔下,工作与远方、平淡与传奇、社会与个体都是对立起来的,因此,他的远方和个人传奇并不是诉诸于人生的丰富和多元,恰恰相反,是诉诸于人生的简化和单一。
苑子文/苑子豪
2012年苑子文、苑子豪双胞胎兄弟出版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他们在书中与读者分享了成长故事和高考经验。
【赞的】这本书很值得我们等待。你可以是正在准备高考的高三学生,抑或是正读大学的大学生,再或者是已经工作了的上班族,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寻内心那份纯真。
【弹的】今晚把书看一遍,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翻,因为我觉得很多经历我也有过,但是共鸣却是很少的,因为细节不够文笔还有其他因素的限制,让这本的质量实在不堪。
张皓宸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由12个治愈系情感故事组成。作者以电影化手法,将故事中的人物带到读者身边,与他们共同欢笑,共同哭泣,经历12段美妙人生。
【赞的】张皓宸写的故事,在别人的世界里上演了千百遍,看上去有种熟悉感。但是你依旧会感动,因为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感情。特别在每个故事的末尾,他会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对这段感情这个故事的看法和见解,让你觉得温暖又不会腻歪。
【弹的】前四篇一口气读完,符合现在人的阅读需求,快消文化。但同时后面就有点疲惫,一样的故事模式与文风,读下来会有点累。(潘佳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