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会稽金石博物馆及上海朵云轩联合举办的“蒲甓雅集———会稽菖蒲古字砖特展”于朵云轩的云上朵云沙龙举办。一株株频频出现于古诗、文人画中的小草———菖蒲跃入现实,成为展览的主角之一。展览共展出40盆不同品种、年代的菖蒲,其中5株宋代陆游手植并流传至今的会稽台蒲尤为亮眼。
在今天看来略显小众的菖蒲,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雅”,更甚梅兰竹菊,尤其深受文人的青睐。历朝历代赞颂它的诗文书画太多,大致是因这植物“不资寸土,不假日光”地活着,的确像极“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人。屈原在《楚辞》中写道:“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这“荪”的注解即为“蒲”。《楚辞》将菖蒲列为香草。苏东坡在《石菖蒲赞》中描写过自己种植菖蒲的经历:“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