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将以另类的舞台语言呈现,独具一格的锥形下沉舞台,主人公们凝望着坑孔,没有道具在手。
柏林高尔基剧院的《共同基础》,是导演耶尔和演员就前南斯拉夫战争进行的深刻思索,试图为战争受害者的后裔和肇事者后裔寻找一个“共同基础”。
汉堡德意志戏剧院带来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易卜生代表作,展现了一对姐妹花的心理冲突与较量。(均大宁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柏林戏剧节终于来中国了。6月下旬至7月初,三部遴选自去年柏林戏剧节“最值得关注”剧目——由汉堡德意志戏剧院带来的易卜生《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柏林德意志剧院改编贝克特荒诞剧《等待戈多》,以及柏林高尔基剧院原创作品《共同基础》,将于本周起献演于上海大宁剧院。
德语国家戏剧素来以冷峻、理性而富有思辨性的气质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著名导演田沁鑫将德国邵宾纳剧团的 《哈姆雷特》 列为2015个人观剧最佳之一,汉堡塔利亚剧院的 《尼伯龙根的指环》 也惊艳了乌镇戏剧节……当精英文化的退守与大众文化的崛起之间落差日益加剧,德国艺术家却以戏剧语言直面当下戏剧环境面临的挑战,屡屡震动中国话剧界。
此次来访的几位主创分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访问。
《共同基础》 的导演耶尔·罗恩擅长把黑色幽默运用到历史冲突框架内,《共同基础》 就是耶尔和演员们就战争进行的深刻思索。“我想表达的是对历史与现实造就的人类生存环境展开思索。”罗恩向记者描述她的创作方向。而 《等待戈多》 导演伊万·潘特列夫表示,他将继续“重新发现”经典戏剧的表现语言。谈及剧团发展愿景,汉堡德意志戏剧院艺术总监卡琳·拜耳则说,“让不同国别的艺术家们能够在一起工作,创造一种国际性的剧场语言和新的舞台美学。”
戏剧节是为了促进戏剧的丰富性
有着半个多世纪悠久历史的柏林戏剧节,用一位青年戏剧家的话来形容,“在这期间,不管你是因为想看勃兰登堡门,还是只想在夏天盛开的栗子树下接几片或粉或白的栗子花、在波兹坦广场喂喂鸽子,都要想想自己的荷包是否会因为猛涨的旅馆价格而颤抖。”专业评委会从德语区国家上个演出季的400多部新剧中评选出“最值得关注”的10部剧目,邀请到柏林进行演出,可以说,戏剧节是德语国家戏剧创作水准的一次集中呈现。
此次来华演出的柏林高尔基剧院的 《共同基础》,讲述了巴尔干战争和欧洲的移民问题,是整个团队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创作出来的全新剧目,从中可以看到前南斯拉夫战争的持续影响。导演耶尔·罗恩在这部剧中所召集的,都是从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诺威萨德和普里耶多尔等地移民至柏林的演员。戏剧试图寻找一个“共同基础”,战争受害者的后裔还有战争肇事者后裔,如今比邻而居,彼此又如何交流?
戏剧评论家冯贝克曾担任过10年戏剧节评委,他说,“戏剧节评委选出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戏,但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非常特别,对戏剧发展有借鉴意义的戏。柏林戏剧节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并促进戏剧的丰富性。”
柏林戏剧节评委彼得·劳滕巴赫说,在德国,如果一个剧院两个月只演一个戏,那么剧团团长就准备引咎辞职吧。演出剧目必须和所在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也给每个剧团发展以大量的资助,希望德国戏剧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用艺术最大程度地去体现社会价值。据德国戏剧协会统计,德国共有143家国立、市立剧院以及218家私人剧院,各地大大小小的戏剧节就有70多个。
在热情的戏剧环境下,卡琳·拜耳告诉记者,汉堡德意志戏剧院每年要保持至少创造25部新作的源动力,其中包含部分文学改编。面对这种当下最流行的文化开掘模式,汉堡德意志戏剧院“没有过多考虑”,或者说,不是以票房收益为最终目的而进行改编创作,“原创和改编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好像一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观众不会很刻意地去回避哪一个。”
“《茶馆》仍是我印象最深的中国戏”
此次,荒诞派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的经典代表作 《等待戈多》,在伊万·潘特列夫的“手艺”中将以另类的舞台语言呈现。他和舞美共同设计了一个独具一格的锥形下沉舞台,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凝望着坑孔,就像刚刚在外星球着陆一般。两人无鞋无帽,也无萝 卜果腹,更没有道具在手。地主波卓和奴仆幸运儿也从大坑里爬出,同样一无所有:没有绳子、没有鞭子、没有箱子、两手空空。伊万·潘特列夫的这一版 《等待戈多》,“将加强对于人类生存现实的反思”。
汉堡德意志戏剧院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心理与象征剧的代表作。戏剧展现了一对姐妹花的心理冲突与较量,她们曾争夺同一个男人———博克曼的爱情,又在8年后争夺对博克曼儿子的抚养权。姐妹花是一对强势的“影子”。在对经典重新审视的过程中,汉堡德意志戏剧院把主题落在了代际冲突上。当上一辈想要把自己的意志与经验强加到下一代身上时,往往是强势的。她们被自己编织的谎言所欺骗,又想让它们继续荒唐地存在下去,导演试图在剧中放大这可笑、怪诞之处,将会用象征性的符号、表演形态来展现“那些是自我的牢笼,思想的行尸走肉的人们”。重视戏剧语言本身是汉堡德意志戏剧院从未偏失的努力。
从今年开始,柏林戏剧节上的“最值得关注”作品正式以戏剧节身份引进中国,至少持续5年。也就是说,在未来5年,中国观众都能在国门内欣赏到柏林最先锋的戏剧作品。那么,在德国戏剧人的眼中,又有哪些中国戏剧令他们印象深刻呢?
汉堡德意志戏剧院告诉记者,“老舍先生的 《茶馆》 曾经在我们剧院演出过,盛况空前。孟京辉执导、根据中国小说家余华改编的 《活着》 也令我们印象深刻。”这两部作品均是文学改编,其中经典话剧 《茶馆》 还是诞生于1950年代的作品。
近年来,中国与德国的戏剧交流逐渐增多。林兆华、孟京辉都曾应邀参加汉堡塔利亚剧院的莱辛戏剧节,《刺客》 《活着》 《琥珀》 等佳作均受到德国观众的欢迎。今年年初,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话剧 《乌合之众》也亮相莱辛戏剧节。德国戏剧也成为国内各类戏剧节的常客,德国邵宾纳剧团、柏林德意志剧院、塔利亚剧院更多次走进中国,两国戏剧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才刚刚开始。
相对于欧洲其他戏剧传统,德语戏剧是较晚兴起的。据彼得·劳滕巴赫介绍,德语戏剧的真正起源,要追溯到杰出的莱辛、歌德和席勒。话剧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在欧洲文化史上,它要以自己的语言文化来确立这种身份的话,是需要斗争的,莱辛就是一个斗争者的形象。莱辛、歌德及席勒都力图使德语变成一种在舞台上使用的高雅语言。
相关链接
《共同基础》
演出时间:6月24、25日
演出团体:柏林高尔基剧院
导演:耶尔·罗恩
《共同基础》 是导演耶尔对于战争的深刻思索。许多人或是为了逃亡,或为了寻工糊口,抑或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来到柏林。该剧情节通过一次波斯尼亚的旅行而集中展开,讲述了途中偶然遇见不同专家和剧中主角亲人的故事。剧院变成了剖析罪与赎罪、宽恕与忘却等词汇含义的地带。评论家莫尼亚·梅伯格认为,多年来,耶尔·罗恩一直探索用真实并讽刺的方式寻求着世界。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演出时间:6月29、30日
演出团体:汉堡德意志戏剧院
原著:易卜生
导演:卡琳·亨克尔
同一府邸,楼上楼下如隔鸿沟万丈。易 卜生刻画的互不僭越半步的两个“雷池”,在导演卡琳·亨克尔和舞美设计师凯特琳·诺特罗特的诠释下,融成一片阴郁、压抑的混凝天地。姐妹各怀敌意,绞裂着两个男人的内心,却以为这就是真爱。可当年迈的博克曼死去,又当颇有前途的儿子失踪时,她俩之间的对立,化成一个又邪、又恶、又有点莫名滑稽的场景……
《等待戈多》
演出时间:7月3、4日
演出团体:柏林德意志剧院
原著:塞缪尔·贝克特
导演:伊万·潘特列夫
导演伊万·潘特列夫的 《等待戈多》 是在观众熟悉的原版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编。初始,聚光灯掠过,露出舞台浅色一块,那光柱仿佛要开辟天地一般,当最终映出锥形坑中站立的两个身影时,才缓缓消失。对于该剧导演和演员来说,锥形坑壁上追赶打闹的场景,皆是谐谑娱乐。主演塞缪尔·芬兹和沃尔夫拉姆·柯赫是角色塑造的大师,不论是把握剧中的新,还是体现原著的古,都诠释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