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
【导读】经过一个半月的精读细学、小组切磋及导师互动后,7月14日,文汇讲堂《共产党宣言》读书小组迎来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的第一场专题讲座“《共产党宣言》的几大火炬”,怎样把握《宣言》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如何理解《宣言》的基本内容?怎样认识否定《宣言》的思想障碍等。“无论读多少遍《宣言》、听多少遍解读,都有不同的新收获”,学友们在听讲互动了近4小时后纷纷感叹。文汇讲堂今分享演讲要点。本次读书活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友情支持。
《共产党宣言》的位置:马克思第二次思想转折后的著作
首先,把握《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就必须正视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重大转折:19世纪40年代初
从启蒙主义者转变成了初步的共产主义者。此前,马克思是个启蒙主义者,如《博士论文》和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主要站在启蒙原则的立场上批判现实,追求抽象的所谓“人”的现代解放。但自《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大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开始,马克思对“现代解放”的本身展开了批判,通过批判鲍威尔等人,揭示了“现代解放”的本质在于“政治解放”,把人的解放与人的政治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具有了共产主义的思想。
第二次重大转折:19世纪40年代未50年代初
从历史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折。此前,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理论主要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直接推导出来的。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德国哲学中包括自身的唯心史观和人本主义的影响,运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的方法,把人类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然性,也说明了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所替代。
第三次重大转折: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的规律,运用它可以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党宣言》正是这样做的。为了真正达到对资本主义的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致力于从经济上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于是就有了马克思的《1957—1958年的经济学手稿》,特别是有了《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第二次转折以后形成的一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批判,当时剩余价值理论尚未形成。
▲进一步理解《宣言》,学友们进行小班化研讨
为何出自马恩之手?读《宣言》关键在于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研究任何一种思想、著作,关键在于了解其背后的条件和社会需求,所以,读《共产党宣言》,关键还是要与《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思考《宣言》真正要回答的问题。
客观条件: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与无产阶级的醒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当“共产主义的幽灵”激荡在欧洲大陆之际,《共产党宣言》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共产主义幽灵”的出没,也就不可能“催生”《共产党宣言》。
西方国家从十五、十六世纪时就踏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直到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才开始尖锐化,表现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进而产生了对《共产党宣言》理论上的呼唤。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出现,欧洲各地都爆发了各类的无产阶级斗争,形成了独立的工人阶级,他们需要自我觉醒,这也是一种理论需求。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度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
为什么这部著作出于马克思、恩格斯之手呢?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具有双重的优越性。比起工人活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那些蛰居书斋的学者,他们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实践经验,他们既继承了人类优秀的遗产,又抓住了时代脉搏,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从而写出了如此不朽的著作。
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与两个人进行比较。第一个是个人领袖威廉·魏特林,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马克思对他《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的著作评价是:“只要把无产阶级巨大的童鞋同德国资产阶级极小的政治烂鞋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够预言德国的灰姑娘将来必然长成一个大力士的体型。”但魏特林缺乏理论支撑,没有长成“大力士”。另一个是“博士俱乐部”的领袖布鲁诺·鲍威尔,他是马克思的老师和同事,他们都是青年黑格尔派,由于他只是“纯粹批判”,没有参加工人运动,不了解工人阶级,不了解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的世界状况,所以他虽然才高八斗但却没有成就。
▲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魏特林(左),“博士俱乐部”的领袖布鲁诺·鲍威尔虽然才高八斗但却没有成就
从唯物史观开始,《共产党宣言》可归纳为六大基本内容
《共产党宣言》可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读《共产党宣言》必须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开始。由于人类生活在现实中,对社会究竟如何,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一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推出《共产党宣言》时,才终于找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社会运动的规律。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不亚于达尔文发现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版本的序言中说,这是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构成共产党系列核心的基本思想。
第二,《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作出这样一个判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就是《共产党宣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坚持阶级斗争的理论,他们反复声明,“我们决不能和勾销阶级斗争的人一道走。”所以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序言中说,“《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阶级斗争确实是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
第三,《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理论简称为“两个必然”,规范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两个必然”是共产主义信念的最重要的理论根据。除了知道这一结论,关键还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做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的,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资本的分析,以及社会矛盾运动的理论论证了这一观点。
第四,《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是明朗的,毫不含糊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是指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而“传统观念”则是指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
第五,《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这样一个富有结论性的命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思想非常光辉。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最能够表述他们内心所崇敬的未来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共产党宣言》的一个基本思想。
▲学友们提问热烈,整场讲座与互动持续近4小时
第六,《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党纲,特别强调了这样一个原则:“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必须忠诚的代表无产阶级,而且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眼前利益,还要代表无产阶级长远利益。”这就是建党原则。
创造性地发展《共产党宣言》是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公认是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其二,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有争议和认识不一致的。
公认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基本理论
1、唯物史观:阐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理论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含两个要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政治成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哲学为基础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可以使我们更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哲学角度说,因为唯物史观是指引中国人的全新的思想武器,所以必须从唯物史观入手判断新形势。从理论角度说,将中国所有的发展都归结为道德关联的变革是有所偏颇的。可以说,没有集体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不可能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陈学明为优质提问学友赠书《科学外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2、建党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阶段理论
第二个理论是马克思的建党理论。共产党现在的建党理论应该成为当今中国共产党的阶段理论,具体包含四个要点:一,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企图与倾向,加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二,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改变中国共产党性质的企图和倾向,坚持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加以建设。按照共产党现阶段原则,一定要让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决定共产党性质的一个关键点。四,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眼前利益”,而且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长远、整体的利益。我们一定要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思想的指引下,使中国共产党把“当前的运动”与“运动的未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从“自由的联合体”到“全面发展”
第三个是如何在当今中国用《共产党宣言》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即这样一个富有结论性的命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来构建新的人的存在方式,创建新的人类文明。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现在人类遇到的重大问题就是,我究竟为什么活在世界上?实践意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只有履行人的功能,例如劳动、生产、自我实现美的生活,才是人的正确生存方式。人应当全面地发展自己,而不是只从某一方面,如仅仅从满足物质需求的方面片面地发展自己。
什么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
第一,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修正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首先,当今中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其次,当今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发展主要集中在对理论的创造性利用。具体表现在,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的前提下,否认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确认依然存在阶级差别,甚至阶级对立的前提下,致力于和平,即以非暴力的手段解决这些差别和对立。在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下,科学地确定专政的对象和专政主体的范围。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集体的创造性地发展。
如何继续坚信“两个必然”?
第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中国人民,如何在《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的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做的一切应当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尽管共产主义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决不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正在缓步走向这一目标。
如何正确看待两个“彻底决裂”?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贯彻《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从表面上看,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正好与“两个决裂”相反。马克思说要彻底和私有制决裂,而我们要大力发展私有制。马克思说要与传统的观念决裂,而现在实际上就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对此,该如何理解呢?这包含三个要点,首先,坚信共产党人最后必定与传统的私有制决裂。其次,马克思说消灭私有制主要是指私人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不是消灭人的生活资料,也不会导致人变的懒惰。再者,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哪个发展阶段,到什么程度,如何消灭,都要与当时的历史阶段相符合。
▲陈学明与学友们合影
放弃还是坚持?现在时还是过去式?破除《宣言》的四大思想障碍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对《共产党宣言》的认可充满障碍,只有破除四大思想障碍,才能让它大行其道。
障碍一:《共产党宣言》的序言表明,恩格斯在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七篇序言对《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修补。他们要求在实际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原理时,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不合时宜的观点进行剔除;对《宣言》中表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完善,根据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新的理论成果补充。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把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问题的教条答案,始终从根本上坚持了《宣言》的基本原理,没有丝毫放弃的迹象。
障碍二:《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70周年了,可资本主义的“丧钟”并未敲响,是否意味着《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
这涉及到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导致的,所以这反而证明了《宣言》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第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物质方面的变化,并不属于全球性的、根本性的变化。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使《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更具说服力。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始终未变,所以《宣言》的基础依然存在。
障碍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失败是20世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还怎么证明《宣言》是正确的?
关键在于认清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失败的根源。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原因有很多。苏联错误的方针路线加上戈尔巴乔夫集团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不能等同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背叛。
障碍四:中国经济建设中引进了市场要素,所以中国的成功不是“证实”而是“证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
中国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道路的成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还处于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向全世界宣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整编:袁艺菱,感谢“巴黎组”学友林晓彤、张建平、苏莎、陈海燕参与整理)
制作编辑:李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