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周渊摄)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句在四川地区流传的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民谣,终于在四川彭山得到证实——作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共发现文物4.2万余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并非传说,亦是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
张献忠究竟沉了哪些宝藏?沉银的位置又在何处?如今,沉睡了300多年的“大西王”宝藏首次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26日下午,“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500余件文物全方位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
▲“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发布会现场。(周渊摄)
首次全面展示“江口沉银”,更还原明代中晚期历史
步入国博展厅,三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铸造于1643年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是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为明代武冈州征收的税银,是极为罕见的一百两官银。
▲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
▲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
它们不仅是江口古战场遗址的核心文物,也是曾被盗掘的重要对象,揭示了“江口沉银”文物多舛的命运。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领队刘志岩介绍,从20世纪20年代起,陆续有重要文物被冲至江口岷江河道;2016年,眉山市公安机关破获江口古战场遗址特大盗掘案件,追缴回各类文物数千件。“为更好保护遗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17年和2018年对江口古战场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展出的500余件文物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是对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的全方位展示。” 刘志岩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珍贵文物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晚期,还原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状况。
例如,展览中展示了大量与张献忠大西政权直接相关的文物,包括多枚“西王赏功”钱,册封后宫的金册,錾刻有“大西”年号、税种和四川地名的银锭,是研究大西政权银税制度以及张献忠在四川活动范围的实物证据。“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和《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拓片两件国博馆藏一级文物也一同亮相,帮助观众了解大西政权的建立和军事制度情况。
展览还展出了与江口之战相关的大批兵器,证明此处就是发生江口之战的古代战场。研究人员还对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进行了修复和展出,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
▲修复和展出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传说。(周渊摄)
科技与考古协同合作的国内最大规模内水考古项目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介绍,连续两年的考古发掘不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也确定了“沉银”分布界限,后续还将进一步明确核心范围。
除了考古成果令人叹为观止,对江口古战场遗址的发掘本身也颇具看点。
周科华告诉记者,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经验。“针对岷江河道内的复杂情况,我们首次采用围堰考古发掘,而非传统潜水式水下考古。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在摄像机面前的考古发掘。”他说道。
记者注意到,展览也以“考古新章”板块介绍了此次考古的过程。地球物理勘探仪、智能化测绘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还原了考古过程中的挑战与创新;四面沉浸式投影区域生动再现了围堰考古新模式,让观众如同置身现场,引发对古代遗址保护和公众考古的深入思考。
文:文汇报驻京记者周渊
图:除署名外均国家博物馆供图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