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来得及展现桑巴热情,就已被漫天口水淹没,恐怕从未有一届奥运会,在圣火点燃之前就承受着如此多的非议。作为首座举办奥林匹克盛宴的南美城市,里约热内卢所面对的不只有场馆、安保等办赛组织方面的巨大压力,更有数亿双自带放大镜的挑剔的眼睛。
过去四年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普及率的飞速攀升,社交媒体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移动”属性愈发鲜明。“如果说伦敦奥运会是第一届社交奥运,那么里约将成为移动社交的奥运。”在里约奥运会启幕之际,组委会数字媒体主管加西亚给出如此定义。
当全民“点击”的时代到来,奥运会向着更加年轻、更多互动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但与此同时,移动社交平台上个人观点和情绪井喷,在奥运会的宏大背景下产生“共振”,也将不完美放大甚至扭曲呈现,一场“吐槽”大会注定无可避免。
“第二屏时代”,拉近各方距离
自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通过电台直播开始,这项云集世界顶级运动员的盛会始终向尖端技术敞开怀抱,以求将更多人联系在一起,展现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经过近百年不断升级,此次里约奥运会将移动社交媒体作为信息发布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出“Rio2016”官方应用程序,并于今天正式上线直播博客板块,即时传送奥运会开幕式重要资讯和精彩瞬间。
“除了电视,观看体育赛事时还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我们称为‘第二屏’。据市场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本届奥运会将有85%的观众会使用‘第二屏’,并通过移动社交媒体来吸收、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感受,获取数据分析及幕后故事。这将把社交奥运带向新的高度。”加西亚表示,因为“第二屏”的大范围使用,体育迷们可以享受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贴近赛事的体验,同时使得运动员和球迷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改变以往的参赛和观赛理念。
截至开幕前一天,提供七种语言服务的里约奥运会官方应用程序已有逾80万人下载。“我们预计,在整个奥运会期间,下载量将超过3000万,这个数字是伦敦奥运会的两倍。”加西亚介绍说,官方应用程序不仅能覆盖每一项奥运赛事的每一场比赛,还特别提供开幕式及其他城市活动的独家幕后内容。“无论在哪里,体育迷们都能在‘第二屏’上通过社交媒体深入了解奥运会,并选择成为一名传播者。”
而在国际奥运会的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已有超过6000名选手进驻“奥林匹克运动员中心”。“里约奥运会可能带来巨大的交流互动,在这个平台上,年轻的体育迷们和运动员们将与古老的奥运会对话。”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负责人阿莱克斯·霍特加入团队已有16年,一路见证社交媒体对奥运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他看来,一些明星选手在社交平台上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为粉丝们提供了感受里约奥运会氛围的独特渠道和方式,“这甚至改变了游戏规则。”
通过移动屏幕,打破时空限制,拉近彼此距离,在奥运会借助媒体和技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漫长故事中,“第二屏时代”与里约奥运会成为新的一章载入史册。
“放大镜效应”,槽点肆意扩张
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移动属性带来的便利,让更多人在奥运期间感受到存在感与参与感。可随之而来的,是奥运会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化作社交平台上的碎片呈现于公众眼前。
借助移动社交媒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讲属于自己的故事,爆料所知的细节,或是参与公共讨论。因此,奥运村不再是消息锁闭的空间,那些曾被精心呵护的完美,都在多元而又直白的吐槽、抱怨下回归本原。
英国皮划艇选手克拉克领衔游戏粉丝团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奥运村没有口袋妖怪?!还是整个巴西都没有?!”澳大利亚男篮当家球星博古特晒出装浴帘的“贤惠”照,颇带嘲讽地说:“我们相信床对于睡眠来说并不重要,好的运动员站着就可以睡。”而中国乒乓四虎变身奥运村装修队的视频,经移动社交平台疯转,收看人次达2600万;刚刚玩起微博的福原爱,秀出两张修理奥运村马桶的美图也收到11万次“赞”。
在霍特看来,“因为社交媒体,运动员的表达更直接、更个人,也更真实。”而真实,正意味着不完美以及槽点的产生。在社交媒体平台,吐槽本就是表达情绪的“主流”方式。经过伦敦奥运会的“历练”,受到《社交媒体指南》约束的注册人员也逐渐摸清了违规“红线”。即便国际奥委会再度下发有关禁止非官方赞助商“搭便车”的规定,换来的也不过是新一轮的集体吐槽。
这边是回归“素颜”后槽点无从遁形,另一边则是奥运大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都极易被放大。看看开幕前那些博人眼球的新闻———已经退役多时、被某网络媒体邀去里约的史冬鹏在当地酒店遭遇偷盗,硬是在社交平台上被发酵成了“奥运选手第一案”;一场发生于路边的“枪战”,被夸张地编成了N个版本,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开来……一位当地人委屈地说,不能因为里约有小偷,全世界就认为里约人全是小偷。在治安环境本不算很好的里约,这或许只是普通日常。
里约的好与不好,并不会因为奥运会有太多改变,奥运会本身也不可能完美。但若总将一切置于放大镜甚至哈哈镜下,事实难免会要失真。
(文汇报里约热内卢8月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