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每隔50米就能看到警察三五成群地站在一旁,在主要街道上目睹警车拉着警笛从你面前呼啸而过更是家常便饭,为了确保来到里约奥运会的客人们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整个巴西都倾尽全力地运转了起来。但即便如此,每一个即将或刚刚抵达这座“非凡之都”的人都还是免不了问一句:“这里到底安全吗?”
里约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里约很大,有风景如画的海滩、人流如织的酒吧饭店、环境优美的富人区,以及被全世界媒体无数次提及的贫民窟,想要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城市获得绝对安全,本就是无解难题。
一位在里约生活了三年的留学生小黄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从未在里约遭遇过抢劫,但在回到国内某大城市的第一周,陪伴了我三年的苹果手机就在地铁站门口被偷走了。想要在里约获得安全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千万别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而这句话,其实适用于世界的绝大部分地方。
枪击只是里约的一面
一个已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当地时间8月3日下午,在距离里约国际机场不足两公里之处发生了枪击事件。此事属实,记者也恰好正在那辆载着数十名中国媒体记者的大巴上,目睹一名身穿黄色衣服的巴西男子举起手枪打出一梭子子弹。据当地媒体报道,3日下午,里约485路公交车经过里约国际机场到市区的红线快速路时遭到抢劫,两名持枪劫匪强迫司机改变线路,并洗劫了车上30多名乘客的财物。当时确实爆发了枪战,但与此前一些国内媒体所描述的“据初步统计死亡六人”相去甚远。
国际机场附近发生枪击,听上去确实非常恐怖,但必须明白两件事情:第一,在那条机场高速周边,有数处知名的贫民窟;其次,在巴西,只要花上几百雷亚尔,也就是不到千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一把枪。而就在七年前里约申办奥运会成功的第二天,当地警匪之间也曾经发生过大规模枪战。对于里约,枪战并非是奥运会带来的新现象。
在位于里约另一侧,也就是奥林匹克公园以及运动员村聚集的巴哈区,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幅景象了。记者所入住的公寓恰好就在运动员村旁边,这片区域从早到晚都会有军警以及安保人员在街头巡逻,满街走着的也都是佩戴着各种奥运证件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媒体人。在这个环境下,安全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即便深夜单独外出散步也没关系。
养成良好习惯是关键
在里约工作的中车集团员工姜先生告诉记者,在这座城市,自我习惯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在里约舒心过日子的关键。
“不要背包出现在闹市区,身上少带现金,走在路上不要低头盯着手机,而是要时刻注意身边的情况,特别是当有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出现在周围时,就要更加小心了。”姜先生在里约已经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对于当地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提醒记者,在前往闹市区或者旅游景区采访时,更要注意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即便那里有很多军人或者警察,如果你背着包、拿着手机或者单反相机四处晃悠,那么很快就会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他们会尾随你,直到找到适合下手的时间和地点。”
事实上,尽量搭乘组委会班车,在受安检保护的安全区内活动,早已成为了大部分记者的选择。一位同样来自南美的阿根廷同行就在新闻中心闲聊时说:“我了解这里,也不是第一次来到巴西了,虽然奥运会期间当地加强了安保力度,但我会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比如出门会少携带贵重物品,并将手机等放进带拉链的口袋里,所以至今为止一切都好。”
众多中国记者在抵达里约后也改变了一些个人习惯,不戴手表和戒指出门早已成了“标配”,“别盯着手机走路”更是成为了相互间提醒最多的一句话,做到这些未必让人绝对安全,但能大大提升安全系数。
安全问题不会阻碍奥运进行
为了奥运会顺利进行,巴西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安保联动计划,总共将有超过8.5万名军人和警察全力以赴,确保奥运会的安全,这要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安保人数多出一倍。在分工方面,军队主要负责保卫奥运场馆,而警察则在包括地铁、公交和街道等地巡逻,而在奥运场馆周围,身穿奥运服装的专职安保人员同样随处可见。
在如此庞大安保力量的重重护卫下,作为奥运会最核心的资源———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普遍表示:里约很安全。
美国网球双打选手拉杰夫·拉姆说:“来这之前大家确实有一些忧虑,但我们已经做好了防护措施,如果觉得受到威胁,我们就不会在这儿待着了。我们队的每个人都对周围的环境感觉很自在,对一届大获成功的奥运会满怀憧憬。”
中国女排前队长冯坤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到了里约后,我没感觉到前期先遣队所说的危险,我觉得只要自己注意一点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我相信当地人也会为维护自己国家的荣誉而努力。”
美国跳水名将大卫·布迪亚更是坦言,安全已经成为了被外界恶炒的话题:“每届赛事都能看到一些被爆炒的话题,这次也毫不例外。他们总得说点什么,我期待的就是一届让人惊喜的奥运会,在这里的一切并没有让我失望。”他的队友艾比·约翰斯则直截了当地说:“这儿的感觉跟伦敦没多大区别,我感觉很安全。”
奥运大幕即将拉开,里约虽然不是安全的天堂,但也绝对不是罪恶的地狱。享受奥运,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