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下周即将袭来的23只新股IPO,汇金首度减持建行和工行,央行近期实行定向正回购的传闻等多重利空叠加,再加上“5·30”节点和5000点关口的临近,原本节节高升的A股突遭“当头一棒”——权重股集体领跌之下,恐慌性抛盘疯狂涌出,沪深股指双双暴跌超过6%,创下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两市跌停个股多达约600只,单日成交也以超2.4万亿元的总量再创A股史上单日最大成交纪录。
权重下挫成暴跌元凶
本周以来,沪指一路高奏凯歌,连续突破4700点、4800点、4900点整数关口,距离关键的5000点大关仅有一步之遥。就在昨天上午,这种“牛市永不眠”的乐观情绪还在市场中蔓延,沪指一度上摸至4986.50点的近七年半新高,创业板指数也创下了3677.32点的历史新高。
然而,一切都在午盘后“风云突变”:沪指突然掉头下行,接连跌破三大整数位后以4620.27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大跌321.45点,跌幅高达6.5%。这也是继今年1月19日重挫7.7%后,沪指创下的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与大盘“飞流直下”相比,部分个股的表现更为惨烈,跌停个股多达约600只,甚至还有不少是从涨停板直接砸到跌停板的。
权重板块的集体重挫成为大盘暴跌的背后“元凶”。其中,石油燃气板块整体跌幅超过8%,中国石油下挫8.61%,中国石化更是惨跌9.38%,而煤炭、建筑工程、运输物流、券商保险等板块的跌幅都在6%左右。蓝筹纷纷跌倒,引发市场情绪一片恐慌,两市大幅放量,分别成交12479亿元和11727亿元,再度改写单日成交新纪录。
连续上攻遭致获利回吐
从消息面来看,昨天确实出现了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的局面。
港交所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央汇金公司本周二在A股场内减持建行和工行,涉及交易总额约35亿元。这是其在经过五次增持后,首次减持“四大行”的股份。尽管与两大行的市值规模相比,此番减持力度有限,但对市场情绪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市场又有传闻称,央行在近期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操作,规模超过千亿元。央行此前明确表态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而不断提速的IPO也在一定程度上给A股带来了资金面上的压力。下周“巨无霸”中国核电将领衔23只新股集体发行,预计冻结资金高达近8万亿元,远超前几轮IPO。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两个多月来,沪指连续上升50%,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调整。连续上攻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市场的情绪本身就有些微妙。随着5000点大关和“5·30”时间节点的临近,利空因素的发酵让获利回吐成了最自然的选择。
适度调整有利行情长远
事实上,近期A股的持续上涨已经引发了市场一定的分歧。乐观的机构认为,在流动性源源不断的带领下,尽管累积了一定的泡沫,但不会更改震荡上行的趋势;而更谨慎的观点则关注于高估值的风险性。无论看涨看跌,有一点无法辩驳的是——所谓“高处不胜寒”,涨得越疯狂,风险必然集聚,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充分认识市场潜在风险。
瑞银证券最新的报告就显示出了对于A股过高估值的担心。其中国股票研究部分析师陆文杰指出,从A股的投资者构成来看,小散户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大散户与私募基金占四分之一;剩下的是公募基金。这意味着近阶段过度的流动性主要来自散户的贡献,实际的盘面也呈现出了高成交量、高换手率的特征。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更高达110倍,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推进,投资者会关注到更为便宜的资产。
针对近期富时指数服务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以及6月MSCI将评估是否将A股纳入其标准新兴市场指数的消息,陆文杰指出,A股股价太高会令其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考虑到沪港通、QFII、RQFII、FDI等多个渠道的额度,最终A股纳入MSCI指数的部分可能只占A股总市值的5%,即175亿美元。由于体量较小,预计不会对A股股价产生显著影响。”
南方基金则认为近期大盘连续上攻,累积了大量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加大调整力度。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大盘可能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一定的调整,但调整深度有限,中期牛市格局不变。本次调整将充分消化获利盘的压力,有利于行情走得更远。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