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
编者按
国家实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都迫切需要大学在高水平科研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向深水区挺进。
对国内大学来说,今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改深化年”,各大实质性的教改举措都将紧锣密鼓地推进。有理由相信,国内名校之间的新一轮角逐已经开始。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各大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要求、参与国际竞争,本土高校在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有哪些新思考、新探索?今天起,文汇报将刊登一组国内名校大学校长专访。
x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
9年前,意气风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经说过,“大学的价值,体现在为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服务。因此,大学的发展规划,就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直面挑战、勇于创新。”9年后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2006年的50%上升到2014年的85%。与2006年相比,学校年度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多,2014年超过了80亿元。同时,获得的竞争性年度科研经费增长了两倍多,已超过25亿元。汤森路透网络数据库的ESI排名显示,交大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从2007年的5个增加为2014年的16个。2014年,交大的社会科学继工学、自然科学、生命医学之后,首次跻身全球前1%,使得综合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更加均衡,创新能力大幅增加。
在去年的协同创新(2011)项目申报中,上海交大有三个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表现出强大的集群创新能力。不久前,交大还与商飞、联影、宝钢等知名本土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将联合为本土企业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
9年后依然充满激情的张杰校长,又一次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每次我和海外名校校长或我的学术界同行交流时,他们时常会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上海交通大学所体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而赞叹。”在他看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已露端倪。“准确预知人类经济社会即将发生什么样的根本性改变,中国和上海才能抓住机遇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者和策源地”。张杰说:“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和学术共同体,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分工、学术追求和行为规范。大学是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力最旺盛、创新创意最丰富的不竭源泉。在整个社会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窗口,大学理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更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发动机。”
张杰认为,与众不同的理念才能造就与众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做的是,鼓励极具创新思维的老师和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研究方向。这应该成为大学的一种文化,长此以往才能变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创新性大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