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任萍
教育部昨天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至此,今年高考改革方案面世以来,备受猜测的“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何用”、“综合素质如何评价”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今年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年。相较于往年高考招生制度的不断修正,今年高考的整体方案有了很大改变。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学业水平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必须纳入高考的评价体系。在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大框架下,上海、浙江两地也于9月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提出高考不分文理科,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上海的高考新政则提出,除学业考以外,考生必须再从地理、物理、化学等6门“等级考”中根据兴趣或特长自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此外,学生将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供招生学校参考。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提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原则上,高一年级参加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参加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参加6个科目左右的考试。考生可以一科两考。学业考科目中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原则上各省区市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分为五大部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
《意见》首次规定,各省市必须为学生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这些记录必须是写实记录,而且这些材料用于招生使用,必须在省级平台上公示审核。《意见》特别提出,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对档案材料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文汇报首席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