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调养防秋燥
■林外丽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气温下降,水气减少,蒸发速度加快,干燥度增大,“燥邪”乘机而入。由于孩子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完善,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不少孩子轻者口燥咽干、嘴唇干裂 (“烂嘴角”)、皮肤破裂、便秘干结、手足心热;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甚至诱发支气管炎、哮喘与哮喘变异性咳嗽。这些中医学称之为秋燥症。
根据孩子的体质与症状可选择以下食疗方法:
秋梨汤:新鲜鸭梨洗净切块,加水煮汤,每天喝几次,宜于干咳频繁的孩子。
菊花饮料: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冲泡3-5分钟,温凉后饮用。有改善咽干喉燥之用。
芝麻木耳汤:黑芝麻10克炒熟,木耳3克泡发,加水煎煮,调入适量白糖食用。适用于大便干燥的孩子。
胡萝卜粥: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放入锅里,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煮熟食用。可防止孩子皮肤粘膜和眼睛干燥。
石榴汁:鲜石榴2只,洗净切
块捣烂,用清洁纱布绞汁,直接给孩子喂服,每天2-3次,能生津止渴。
荸荠汁:鲜荸荠200克,洗净切块捣烂,去渣取汁,每天饮用2-3次,有凉血止血之效。用于流鼻血的孩子。
四鲜素烩:南瓜片、山药片适量,烧熟后放入番茄片、黄瓜片。此方祛湿润肠、健脾通便,适于大便干燥的孩子。
萝卜蔬菜黄豆汤:白萝 卜250克洗净,黄豆100克。黄豆先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小火焖酥,放入萝卜,煮至酥烂后加入切碎的菠菜,再烧开加入少许盐即可。2岁前的孩子宜饮汤,大孩子可直接食用。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