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资料图)
文汇网讯(记者 陈青)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上今天(8日)在沪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科主任周平红教授创新开展的经内镜隧道切除胃肠道腔外肿瘤(ETER)以直播方式,点燃了与会者的兴奋点。
通常情况下,腹腔内的肿瘤需开腹或者借助于腹腔镜打孔进行肿瘤切除术。而此次,由周平红教授创新开展的这一新术式,则完全利用人体内的“自然腔道”,即通过内镜抵达腹腔肿瘤最相近的位置,先在胃壁打造一条隧道,从而打通进入腹腔的“入口”,紧接着将胃镜伸入至腹腔内,完成腹腔内肿瘤的切除。
据了解,该术式与以往应用腹腔镜切除腹腔内和胆囊取石最大的区别在于,该手术完全在胃镜下完成,且术后患者腹壁上没有一处疤痕。
消化内镜的发展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硬式内镜、纤维内镜和电子内镜几个阶段。功能上也从以往单纯的诊断工具,逐步发展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新型的治疗技术也层出不穷。
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自200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以来,目前每年完成ESD手术2500余例,是国内完成ESD手术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医院。在ESD治疗早癌的基础上,中心在国际上最早开展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胃肠道固有肌层肿瘤,并衍生出多种内镜下消化道管壁缝合技术。2010年,中心在国内首次开展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至今完成2800余例,占世界总病例数一半。在PEOM手术的基础上,中心还首创了另一项隧道内镜技术——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极大提高了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的安全性,并将隧道内镜技术应用于食管憩室、幽门痉挛和腔外肿瘤等的治疗中。2016年,周平红教授在过去十年内镜切除的基础上,又一次创新,首次开展经内镜隧道切除胃肠道腔外肿瘤(ETER),并在2017年开展了经内镜隧道胆囊切开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