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外科领域,唤醒沉睡“植物人”一直是个难题。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一代代外科医生在探究不仅要救活大脑重度受创的患者,还要让他们醒过来,保留着大脑功能与成为人最起码的“意识”。做到这些,并非遥不可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国一将讲述唤醒“植物人”的一种脑外科手术中最新的技术手段——电刺激术。
记者:“植物人”是一种状态?
高国一:意识,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可预知的意外与危险,尤其是工业和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导致颅脑创伤的发生率较过去大幅提升。许多颅脑创伤的病人,在度过早期的急救阶段,虽然生命得以保存,但是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成为了我们俗称的“植物人”。这种病人若逝却一息尚存,虽生而天涯相隔,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也是社会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
记者:怎么会发生植物状态?临床上的发生比例有多高?
高国一: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分为若干个部分,其中控制意识的中枢在脑干,这个大拇指粗细的结构,调节着人的觉醒状态,并且通过许多纤细的神经纤维,连接大脑、小脑的各个部位,维持着人的正常思维、认知、情感等功能。
一旦罹患严重的颅脑创伤,机械力可能对脑干产生直接的损伤,导致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会立即出现意识丧失,陷入昏迷,同时,脑组织受伤后的激发反应,如出血、水肿、颅内压力升高等,也会对脑干和发出的神经纤维产生间接影响,导致意识水平的下降,在医生眼里,这些病人的自我表达消失了,而且对环境的反应也泯灭不存。长期昏迷的病人,只保留了简单的生命功能,如心跳、呼吸、排便等,往往被人形象地称为“植物人”。
植物状态,是脑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也是临床难治性的颅脑创伤并发症。据统计,约有3%的重型颅脑伤病人会陷入植物状态,这个数字累积起来,牵系着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上演了多少场人间的哀痛情殇。
记者:针对颅脑伤导致长期昏迷的,已应用于临床的最新治疗手段是什么?国际认可程度如何?
高国一:多少年来,一代代神经外科医生都在致力于探究意识的本源,寻求恢复昏迷患者正常意识的方法。最近,美国《神经损伤杂志》主编给我发来邮件,充满赞许地告知,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脑创伤昏迷的临床研究结果,充实了国际昏迷促醒治疗的成果,被杂志录用并发表。这也是近年来该杂志发表的为数不多的探究重型颅脑创伤昏迷治疗的文章之一。
电刺激治疗昏迷已有较长时间的历史。目前,临床可以应用的电刺激昏迷促醒措施包括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等。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刺激对脑组织施加持续的干预,使神经细胞恢复原有的活力和功能。可以把电刺激治疗形象地比喻为被格式化的硬盘重新恢复数据,一旦脑功能恢复到理想程度,病人就可以从昏迷中醒来了。
记者:为什么电刺激对脑组织有恢复功能的作用?背后的原理何在?
高国一:电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电刺激之所以脑组织有恢复作用是因为,脑组织本身也是通过电活动实现复杂功能的,外加的生物电刺激信号,既可以帮助神经细胞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也可以促进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形象地说,电刺激就像是沉睡的神经细胞的起床号,呼唤着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前进发。
当然,对于电刺激这一物理干预手段的机理,现在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得到认识,这也是国际上对中国完成的昏迷电刺激促醒研究表示了极大兴趣的原因之一。
记者:除了电刺激,还有什么治疗手段可应对植物人或长期昏迷状态?
高国一:要让更多的颅脑伤病人避免陷入长期昏迷的境地,需要在伤后对病人实施规范的手术监护治疗,对昏迷病人早期进行促醒治疗,包括电刺激、药物、高压氧等。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暨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在所长、科主任江基尧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实践,积极探索早期介入、综合配套、针对性强的昏迷促醒方案,不但提高了颅脑伤患者的生存率,也在为改善脑外伤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做着不懈努力。
有效的促醒治疗,是深度昏迷患者和家庭的福音,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相信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让更多的昏迷患者尽早从迷梦中醒来,续写生活的美好乐章。
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