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广袤无垠的海洋整体呈蓝色,所以从太空俯瞰地球犹如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地球一半以上海水在过去20年里变得更绿,蓝色星球却呈“绿化”的趋势。
除了海水颜色变化,全球海洋升温还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渔业资源枯竭以及冰川消融等。在世界气象组织本月宣布厄尔尼诺条件形成的基础上,未来全球将产生更多极端高温情况,人类需要认识到地球正在迅速接近气候变化临界点。
全球56%的洋面颜色在20年里“绿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称,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借助美国宇航局水文气象卫星所搭载的光谱仪20年来采集的数据,观察全球海洋颜色的变化模式发现,全球56%的洋面颜色在过去20年里变得越来越绿,南纬40度至北纬40度之间的热带或亚热带海域都有明显的“绿化效应”,赤道附近的洋面尤其明显。
▲这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
该研究报告称,浮游生物含有叶绿素,体表偏绿色,因此当有大量浮游生物时海水会呈绿色。而当海水变暖,海水分层更加明显,营养物质更难上升到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较小的浮游植物更容易生存下来,海洋的颜色也就慢慢变成绿色。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员贝伦菲尔德指出,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气温升高对海洋颜色变化的影响。但他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的强度有多大,以及是否还有海洋内部其他因素导致这些变化。
研究人员目前尚无法预测气候变化将如何改变浮游生物在海洋的分布,只能密切观测海水颜色变化。但是他们指出,有一点非常清楚,即这些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造成的。该研究团队的研究员杜特凯维奇指出,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状态,浮游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涟漪,如果海洋温度持续升高,生态失衡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杜特凯维奇警告称,“这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提醒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海洋升温使珊瑚严重白化
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洋温度上升的重要因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到了大气中会吸收热量,导致整个地球系统的净热量增加,驱动海洋变暖。
近来,全球气温频频触及高温线。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3日是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天,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7摄氏度,达到17.01摄氏度。气象学家报告说,5月和6月的全球海面温度分别创历史同期新高,自3月中旬以来,北大西洋一直处于异常炎热状态。
▲图为大堡礁海域珊瑚礁。
海洋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致命打击,其中珊瑚白化和患病死亡现象将变得越来越频繁。迈阿密大学珊瑚礁科学家威廉姆森指出,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赤道沿岸的太平洋岛屿以及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等地珊瑚白化的可能性达到了9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随着海洋温度升高,到下个世纪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珊瑚或将患病。
珊瑚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海洋温度升高增强了真菌和细菌等病原体的繁殖能力,增加了珊瑚被感染的风险。同时,珊瑚的色彩来自其体内的共生海藻,水温升高时海藻会减少,珊瑚逐渐变成白色。
今年是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更将加剧珊瑚的白化病变现象。美联社举例称,在7年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减少超过一半,其中以分支珊瑚和桌面珊瑚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两种珊瑚结构复杂的大型珊瑚是不少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这是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分界洲岛海域拍摄的珊瑚。
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水温度变化和海洋环流的改变对全球渔业产业构成冲击。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各纬度带海洋生物对于温度变化敏感,在多数水域,海水年均表面温度超过20摄氏度时,当地水域生物种类不再增加。泰国和美国渔业资源丰富,但近来遭受了海洋异常升温引发的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上月底,泰国南部春蓬府的海滩上出现大量被冲上岸的死鱼。同样在上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海滩上,也出现密密麻麻连绵数公里的死鱼。
海水升温还会影响渔业的分布。一项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种类减少,物种呈现向两极方向迁移的趋势,中纬度水域生物种类逐渐增加。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赤道附近国家的渔民所遭受损失最严重,因为那里的鱼类资源只会减少,不会有新物种取代离开的原有物种。
全球海面温度升高还加速了南极海冰的消融。世界气象组织本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极海冰面积创下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6月的历史新低,比平均水平低17%。海冰消融进一步加速海平面上升,对低洼地区和岛国造成严重威胁。
作者:沈钦韩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陆纾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