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十年前曾刊登过一篇题为《美国报业的生与死》的文章,探讨当时的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文章的配图漫画为一位金发女主角在质疑:纸媒的公信力是否徒有其表?这位金发女主角正是以博客自媒体平台《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为原型创作。
没料到十年后的2018年,《纽约时报》还活着,《赫芬顿邮报》却已经“死”了———1月18日,《赫芬顿邮报》宣布终止其开放的博客自媒体撰稿平台(投稿平台)的运行,转而推出两个由编辑主导的封闭内容产品取代。
UGC模式的最佳代表
虽然拥有一个传统报纸的名称,但《赫芬顿邮报》 从2005年创始起就是一个博客自媒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文章———没有任何报酬,但可以收获大量读者,满足许多人发表意见和想法的需求。这在当时只有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可以公开发表文章或观点的情况下,《赫芬顿邮报》 的创建无疑是石破惊天。此外,《赫芬顿邮报》还注重“大V”队伍的培养,邀请美国的政治家、明星、科学家等,让他们撰写原创文章或评论。
▲阿里安娜·赫芬顿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介绍处于巅峰的《赫芬顿邮报》,没想到4年后该网站就陷入绝境。(图/视觉中国)
正是凭借着这些UGC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赫芬顿邮报》得以快速崛起,并成为UGC模式的最佳代表。2006年,《赫芬顿邮报》获得软银500万美元的风投。通过这笔投资,《赫芬顿邮报》开始招聘记者,并建立一支多媒体团队。2008年的美国大选被称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首次总统选举,这更让 《赫芬顿邮报》如鱼得水。在当年的大选报道中,《赫芬顿邮报》推出了“off the bus”项目,催生出“分布式新闻”,即充分发动读者,使他们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报道中。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网站的认知度,而且能充分降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据美国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2008年《赫芬顿邮报》每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就已经突破500万。
从流量平台沦为内容提供商
此后《赫芬顿邮报》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突破2500万,超过了《纽约时报》网站;2012年这一数据已上升至4500万,达到其历史峰值。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赫芬顿邮报》凭借对美国退伍军人的报道于2012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美国网络媒体,被誉为最成功的“互联网报纸”。
在《赫芬顿邮报》走向巅峰的时候,作为一家新媒体,其做法却越来越“传统”。比如,招聘记者“梦之队”,在各地建立记者站等。尤其是2011年被美国在线 (AOL) 以3.15亿美元收购后,其扩张步伐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包括“脸书”在内的新一代社交网络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而《赫芬顿邮报》也如同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从流量平台逐渐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传统媒体化”之后走下坡路就难以避免。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赫芬顿邮报》 轻视对特朗普的报道,甚至把特朗普的新闻移至娱乐版,错失了一次“新闻盛宴”。从2008年大选的崛起到2016年选战报道的落败,《赫芬顿邮报》完成了一个轮回,其创始人赫芬顿女士也于当年离职。
如今,《赫芬顿邮报》不仅关闭了属于其核心竞争力的自媒体撰稿平台,还于去年裁掉了身价高昂的记者“梦之队”,包括为其赢得普利策奖的著名记者大卫·伍德等。可以说,现在的《赫芬顿邮报》已经真正“死”了。
传统数字媒体日子不好过
其实,除《赫芬顿邮报》外,美国其他数字媒体的日子都不好过。比如,创建于2006年的著名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其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也于去年11月宣布裁员100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BuzzFeed去年的营收有可能比预期低20%,这将导致其推迟上市。另一个创立于2007年的知名科技商业网站Business Insider,虽然在专业报道方面十分出色,但营收也不理想。根据其母公司德国出版商施普林格的财报显示,Business Insider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赫芬顿邮报》之“死”,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遭遇的困境,让一些人惊呼,美国的传统数字媒体是否正在集体崩盘?究其背后原因,一是传统数字媒体的内容分发过于依赖“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的流量,导致其广告收入流失。据统计,BuzzFeed有75%的内容都发布在其他平台而非自家网站。与此同时,皮尤调查发现,美国数字广告总额中的65%被五家科技公司所垄断,包括谷歌、“脸书”、“推特”等。另据Zenithmedia发布的《全球媒体公司30强》报告显示,2016年谷歌的广告收入为794亿美元,“脸书”则为269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网络巨头们几乎把数字广告市场的“肉和汤”都吃光,其他媒体连“汤”都喝不着。
与此同时,新闻内容的生产需要付出高昂成本。对传统数字媒体来说,无偿让受众撰写高质量内容的模式不可能持续,《赫芬顿邮报》已证明了这一点;而要雇佣自己的记者队伍,在广告收入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也越来越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数字媒体的“崩盘”或许难以避免。
文 | 文汇报记者 陆益峰
编辑|王秋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