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让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淘汰“僵尸企业”。同时,加大债券市场建设。在这些配套举措完善之后,债市违约问题将降温,债券市场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对外发布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我国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这一制度安排是落实预算法规定、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力举措,也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关键政策储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要债券品种(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违约数量超过去年。客观地看,债市违约个案有所增多,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现象。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与国际成熟市场的违约数量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事件并不多,不应产生恐慌。同时,我们也必须防微杜渐,做好风险防控。
防控债市风险须正视问题
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来看,在政策支持下,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及区域性债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据WIND统计,截至2016年6月14日,中国债券品种达到24771只,存量总额为53.8万亿元,同日A股总流通市值为34.4万亿元。从绝对规模看,“债大于股”的格局体现出债市融资功能已非常明显。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居安思危,债券市场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一,在社会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下,热钱在股票、大宗商品、黄金、房地产及债券市场等领域轮番游走。大批资金借助杠杆流入债市,造成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发行利率显著下行等。其二,我国三类主要的债券交易市场,在交易机制、参与主体、发行机制等方面不尽相同,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大约占据整个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的90%以上。相对而言,交易所、区域性债
券市场具有个人投资者为主的特点,更需防范“羊群效应”问题。从交易品种来看,主要风险集中在公司债、私募债、城投债等信用债领域。其三,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主体从民营企业扩散到国有企业,对“刚性兑付”的市场预期形成挑战,并可能导致连锁风险反应。
警惕风险传递的潜在路径
由于举债是政府、企业等主体的普遍行为,这决定了债券市场风险与实体经济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居安思危,我国应警惕债市风险向实体经济传递的潜在路径。
首先,债券融资周期与经济周期容易发生“共振”。在经济上行周期,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能确保正常的还本付息;但在下行周期,一些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企业生存状况恶化,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造成偿债能力不足甚至违约行为。如果违约行为增加,投资者基于避险动机将抛售信用债,造成市场环境恶化,不利于信誉良好企业发债融资。
其次,杠杆资金可能从金融业“体内循环”向实体经济扩张。目前,超过23.50万亿元的银行业理财资金是杠杆投资的“主力军”。一旦出现债券违约现象,将使杠杆资金链断裂,并波及实体经济。
第三,房地产行业发债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大批房地产企业借道发债来降低融资成本。以2015年7、8月份为例,在公司债发行额中,房地产债分别达到546亿元和469亿元,占比分别高达73%和62%。然而一旦降价趋势形成,地产债发行将变得困难,一些中小房企资金链将出现断裂可能,并对钢铁、水泥、建筑、运输等行业带来冲击。
此外,私募债的发行、风控机制仍有待完善,以避免出现因违约而对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产生负面影响。
壮大债券市场当多管齐下
发展壮大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坚定不移的推进方向。针对债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风险点”,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举措化解违约个案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国资委决定由诚通集团对中国铁物实施托管,山西省政府计划为煤企发债提供财政增信等等。当然,要严密防范潜在
风险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需多管齐下,筑牢债券市场风险防波堤。
首先,把好“入口关”,完善债券发行制度。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存在多头管理、发行机制多样、监管协调不足等问题。应当参照国际经验,结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注册证、备案制,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来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其次,建好“软环境”,营造诚信合规的债券市场环境。要加快推动全国性信用法律文件的起草,并对一些地方层面的《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加以更新。在信用信息维护与评价方面,亟待加强银行、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电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提供专业、客观的分析。
第三,管好“出口端”,稳妥打破“刚性兑付”规则。在所谓“刚性兑付”的条件下,债券风险机制和价格机制存在扭曲。因此要加快完善《破产法》相关条文,规范违约事件处置流程和破产、清偿机制,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这对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让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淘汰“僵尸企业”。同时,加大债券市场建设。在这些配套举措完善之后,债市违约问题将降温,债券市场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文/闫彦明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