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斤月饼王亮相沈阳,中秋节当天供市民免费品尝 图/视觉中国
如今过中秋节,几乎只有月饼的味道,连新闻都是:阿里程序员刷单抢月饼被开除、“私房月饼”的品质也有“阴晴圆缺”、3D打印“月饼”迎中秋、说一说月饼的前世今生......光明邨、绿杨村、王家沙这些市中心的老字号门口,依然可以看见排得长长的队伍购买鲜肉月饼的,好象到了中秋节就是吃各种各样的月饼了。
▲光明邨排队买鲜肉月饼的队伍一直很长
然而翻翻资料会发现,中秋节有许多称呼:“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就是没有月饼节。从字面上来看,中秋应该有许多跟月亮有关的事,追月、玩月、拜月才是主题。
度娘是这么说的: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记得小时候,曾在月光下奔跑,也有仰望夜空,仔细分辨月宫里有没有住着嫦娥?还记得邻居小朋友用清脆的童音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给我大月饼呀......”回荡在夜空中特别好听。
到了高中、大学,就喜欢欣赏、背诵那些古诗佳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赏月的情调陡然增色不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但是,如今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商业气氛,整个地被月饼包围着,传统节味愈来愈淡,好象到处都是商家叫卖着月饼:《你还在嫌弃五仁月饼?它才是营养界的真正贵族》、《私房月饼“走俏”朋友圈》《今年的月饼价格很亲民》等等。
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的年轻人漂泊在天南海北,有时候真是难得回家陪老人过过中秋节。看到有报道说武汉的黄老爹,收到女儿从江北寄来的月饼,让中秋团圆成了奢望。更有手机一族,因为各种忙,打算在朋友圈里过中秋节,给家人寄上月饼后,在手机上问候加晒单。不知道父母吃月饼时是怎么一种滋味?
▲朋友圈“晒”月饼
这样的中秋会失去其内涵,如果只是以月饼代替,不传承传统文化,中秋文化将来很可能成为存在于古籍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我们在过传统节日也要多动一下脑筋,是否可以借鉴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精华所在,赋予传统节日现代气息却不失原有的文化味道,我们仍然可以仰望夜空,捕捉月亮变得圆润的那一刻圆满,体会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徜徉在浓厚的历史积淀中寻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