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杭州共识”已经达成,任务和方向都已明确。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规划。二十国集团应该成为行动队,以杭州峰会为新起点,再度出发。期待二十国集团采取协调一致行动,积极落实和推进杭州峰会各项成果,引领世界前进步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创造光明前景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的闭幕辞中指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画上了圆满句号。”峰会通过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进一步明确了 G20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并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达成“杭州共识”。
中国走向“全球治理”中心舞台
“杭州共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这是中国作为主办国,顺应时代潮流、呼应世界人民需求、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广泛协调合作、凝聚各方共识的结果。其里程碑的意义在于,中国走向“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峰会的基本共识,这说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价值观同样具有世界意义,这是新时期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将中国发展对接世界发展的伟大创举。
中国把G20杭州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正是希望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四个重点领域达成有价值有执行力的共识。共识的凝聚,离不开主席国长期以来的耕耘与引导。从设置议题到沟通协调,从前所未有的前期筹备到务实有效的中国行动,中国在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和政策协调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为G20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与响应。今年中方推动G20就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杭州共识”规划创新增长蓝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其里程碑的意义在于,峰会通过的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决心从根本上寻找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之道,并制定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蓝图第一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杭州共识”的达成,将使二十国集团在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计划、机制上有保障,有助于为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全面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迎来新时代
“杭州共识”决心完善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世界迎来经济秩序重建新时代。其里程碑的意义在于,各方都认识到发挥好G20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作用的重要性,认为G20有必要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当今世界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既超越了传统的治理界限,也超出了当前国际体系的框架。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快完善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体系,建立新型的全球性合作机制,构建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命运共同体,这需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充分参与,平等相待,友好协商。峰会提出的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加入体系改革,通过加强国际税收、能源利用、绿色金融、金融改革和维护市场稳定、反腐追逃追赃等方面的合作,将全面提升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结构的平衡性、机制的可靠性、行动的有效性,为世界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杭州共识”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努力。其里程碑的意义在于,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同意推动 《巴黎协定》 尽早生效,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 和 《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将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将吸纳更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的国家进入G20机制,帮助这些国家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墨西哥湾的“蝴蝶效应”短时间内会影响到全世界,贫困、饥饿和不平等根源不消除,战争、恐怖主义威胁就不可能消除。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杭州共识”已经达成,任务和方向都已明确。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规划。二十国集团应该成为行动队,以杭州峰会为新起点,再度出发。期待二十国集团采取协调一致行动,积极落实和推进杭州峰会各项成果,引领世界前进步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创造光明前景。
文/石建勋 (作者为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