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实体经济与金融互为肌骨,互相支撑。只有推动回归金融本质,才能服务实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打造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国际社会中的金融体系是否还遵循着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运行于当前国际社会中的金融体系是否还遵循着金融的本质,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2008年至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金融陷入发展泥潭,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各国政商领袖、业界首领们对其个中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和探讨,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恐怖主义袭击的增加等许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们对危机本身进行反思的同时,更应该对金融的本质进行追溯,纠其根本含义、察其终极目标,观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究其根本,金融的本质可以解释为“资金的融通”。虽然世界银行曾给出过一个较为宽泛的金融定义,认为金融即包含在一般层面上对商品劳务的资金转移服务,也包含在更高层面上对某一经济体中金融安排的基本经济职能的履行支持,如:动员储蓄、配置资本等。但本质上,金融可以看做是人们用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对资源 (可以看做是“资金”) 进行跨时空配置 (可以看做是“融通”) 的手段和媒介的有机整合体。金融不是为了自身发展而发展,金融的发展最终要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来降低隐性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效率,最终促进社会福祉的增长。
金融的演进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循环互动
金融的演进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联系,其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发展有助于金融产业的演进,而金融产业的演进又有助于加速实体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发展的目标不仅是通过金融产业本身的数量、规模的增长来实现,而是通过其所承载的金融功能的演进对实体经济服务水平的提升来实现的。因此,金融与经济体现了一种双向关联:一方面金融因经济的需要而产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对金融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作用,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第二,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标志。金融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金融市场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曾经,冰岛政府破产就是金融业畸形发展导致的严重恶果,所以,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最终根本。
另一方面,金融自身的效率安排也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绩效,决定了社会福祉的增长效率,具体而言也有三个关键点: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业的发展过程经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方面引领着实体经济的走向。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虽然当前金融已经成为了全球历史上最为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市场,但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发展趋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其应有的终极目标。资本化和证券化的泛滥,使得金融的发展已经脱离了“资金融通”的本质,背离了“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福祉增长”的终极目标。金融体系成为了投机炒作的手段和工具,投机套利成为了金融活动的核心,为实体经济服务却正在沦为附属目标。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地自我创新、自我循环和膨胀;社会资本脱虚;实体经济空心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主动迎接改革的挑战,金融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服务。
上海的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作为国家定位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上海市政府一直致力于金融市场建设,强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应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模式的转变,由简单资金动员和分配向更复杂金融功能的转变,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内生出和创新实体相匹配的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产品,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机制,构建基于企业主体的金融产业政策,强化金融硬件与信用环境建设,平行推进传统金融市场与民间资本市场的建设与监管,同时加强投资者保护与金融风险控制等多项举措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简而言之,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们、金融从业者们,从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切实道路,推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健全金融产品市场化定价机制,推动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从根本上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破除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水平,实现“中国梦”。而对于保护主义、极端思想日趋抬头,区域治理趋于碎片化的全球经济,要如何依托全球网络推动经济发展,融合区域核心建立全球开放网络,加快金融体系改革,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在不断寻找。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互为肌骨,互相支撑。只有推动回归金融本质,才能服务实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打造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周汉民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