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法国首都巴黎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29人遇难,352人受伤。在这起恐怖事件过程中,恐怖分子使用了爆炸、袭击、劫持等手段,还发布虚假恐怖信息“诈弹”来干扰、分散法国反恐怖部门的注意力。从组织水平和伤亡规模来看,在法国和欧洲历史上都无先例,世界上也少见,是一起“9·11”级别的恐怖袭击事件。
一方面,这是一起精心组织的恐怖事件。在这起恐怖事件中,多个恐怖活动小组同时出动。有的袭击奥朗德总统到场的法兰西体育场,有的针对音乐厅,有的在市内打恐怖游击战,以制造更大范围内的混乱与人员伤亡。同时,还有恐怖分子通过网络等释放虚假恐怖活动信息,以干扰反恐部门的视线。组织、协调水平如此高的恐怖事件,在欧洲恐怖活动史上还属少见。
另一方面,这起恐怖事件非常残忍。“9·11”事件的规模虽然更大,伤亡也更多,但当时基地组织针对的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等硬目标,袭击的是美国这个国家,政治性非常明显。而这一次,恐怖组织针对的是体育场、音乐厅和餐厅等软目标,不是法国国家力量的象征。因此,这次恐怖事件更多针对的是人而非国家。同时,这起恐怖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也更残忍。与爆炸甚至是自杀式爆炸相比,处决这种恐怖活动手段对人性的突破更大。因此,尽管这些恐怖事件也会有政治追求,可能试图改变法国对恐怖主义势力、尤其是对“伊斯兰国”的政策和态度,但基本上是一次反人类恐怖暴力行为。
这起恐怖事件的爆发,大致有以下三大背景:
一是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给中东各国和民众带来沉重的压力。人们在长期威胁的压力之下,精神会逐渐扭曲、绝望,甚至会铤而走险。尤其是伊拉克、叙利亚等处于恐怖暴力一线的国家,不管是恐怖暴力派还是反对力量,都日益极端化,中间温和派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压缩。这导致暴力冲突水平的不断升级。
二是世界恐怖主义处于上升期,已达到“9·11”事件以来的最高峰。在过去几年中,世界恐怖活动不断加剧。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从2012年的11000多人,增加到2013年的18000多人,到2014年,更是进一步增加到37000多人。综合来看,最近几年的恐怖活动数量,是世纪之初的三倍左右。并且,恐怖活动的区域还呈扩张趋势,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恐怖主义受害国。有些国家并没有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活动,但经常躺着中枪,恐怖组织在挑选恐怖活动目标方面,好像并不“挑食”。
三是“伊斯兰国”开始改变恐怖活动策略。“伊斯兰国”与“基地”最大的区别曾经在于,“基地”专注于世界性目标,认为要从打击美国这个“蛇头”开始,再打击其他国家,最后实现建立伊斯兰教法政权的目标;而“伊斯兰国”则认为要清除内敌、近敌,先建立地区性政权,然后再追求世界性目标。现在看来,由于面临各方围剿、生存环境恶化,“伊斯兰国”开始变内线为外线,试图以恐怖袭击来恐吓相关国家,挑起相关国家的内部混乱,以减轻自己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面临的压力。
这一事件在很多方面拷问着国际社会。首先,这一事件对欧盟的安全体系构成挑战。欧盟国家、尤其是申根协定成员国,有着一个共同边界。恐怖分子进入任何一个国家,等于进入所有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在恐怖分子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有些国家是恐怖分子过境国,有些是成员招募国,有些是资金来源国,有些国家则是袭击目标。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反恐能力与意愿。任何一个成员国扎不紧篱笆,都会损害其他国家、尤其是恐怖活动目标国家的安全。这种反恐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平衡,需要欧盟来协调与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欧盟未来的发展。
其次,国际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反恐合作。恐怖主义无国界,但恐怖分子有国籍。“9·11”事件发生后,各国都跟着美国反恐怖。一段时间一过,美国等又好了疮疤忘了痛,又回到传统安全竞争的老路上,放松了对恐怖主义势力的打击与管控。这一轮世界恐怖主义高潮,其背景是美国反恐战略调整以及中东局势恶化。美国等世界大国要暂时放弃大国间的斗争与竞争,把打击恐怖主义放到优先的位置上,再次组成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同时,在中东问题上,各国也要加强合作,减少内耗,要把恐怖主义真正作为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来对待。如果继续相互拆台,我们真的要看到又一次新的“9·11”事件了。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