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只有一张身份证,但企业却一直有三张“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2015年,这件事发生了历史性转折。5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
在本轮简政放权中,“三证合一”被评价为力度空前、改革彻底,其成功破冰对于加速其他领域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原来跑断腿,如今一条龙”
“塑料袋装着厚厚一摞原件和复印件;填200多个数据,跑大半个月,没有七八趟下不来。”这是北京嘉利新宏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学岭以前注册企业的遭遇。而今,则变成“填20多个信息,5个工作日就拿到证了,还没找代办机构”。
不久前,他因领取北京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营业执照而广受关注。
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考察国家工商总局时提出硬要求:“三证合一、单一号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开展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
企业登记提速源于商事改革加速。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主任张旻介绍,自去年底正式启动“三证合一”改革以来,江苏实现统一受理窗口、统一登记表格、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办理平台“四个统一”。
专家认为,“三证合一”有利于破除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有效促进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不断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
“层层倒逼”破除利益藩篱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中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倒逼各地打破部门垄断,是这一改革的成功关键。“从历史和实践看,单个地方、单个部门的单边突进,很难打破部门间阻隔。”
记者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工商部门牵头推进“三证合一”改革,往往不彻底,“煮夹生饭”;而以一级政府统筹推进改革,则力度大,见实效。“从实际效果看,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确保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发挥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张旻说。
对于职能部门来说,推行这项改革就是自我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姚佳表示,改革后,一些职能部门的收费减少了,权力也小了。但从国家范围看,市场主体更方便,经济更有活力,有利于税源和财政收入增加,“大河满了,小河才有水”。
另一个启示是,让权力网上公开运行,需要整合数据统一平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从实践看,只有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统一标注规范,才能使改革从“物理反应”升华到“化学反应”,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能。
统筹推进“一证走天下”
正在筹资办企业的西安创业者王毅向记者抱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依然要求客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和法人身份证,缺一不可。
“我如果选择领取‘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反而会因为‘手续不全’贷不了款。”王毅很困惑。
改革推进不统一、不配套,让企业尚难“一证走天下”。
“现在已经不是改不改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样才能改得好、改得彻底。”一位业内人士说,税收征收管理法、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中,制发税务登记证和机构代码证都有具体规定,“现在‘守门员’换了,‘裁判’就不能再按原来的规则吹了。”
“统筹推进”已成改革当务之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说,目前,各行政审批部门对配套制度建设和监管手段建设还不重视,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难以适应改革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的监管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