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核心观点
对于未成年学生,尤其是幼儿,同样必须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功利的“成功学”价值观,其实是一剂毒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对于孩子,父母首要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做人的教育,离开了做人的教育,一味灌输孩子功利的成才观,会扭曲孩子的人格以至人生
六一儿童节你带孩子去哪里玩?是旅游景区、游乐场,还是书城、博物馆?据报道,有一群这样的家长,竟然参团或自驾车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卖400多万元的豪华高档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要其努力学习,从小要有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长大后才能“成功”,才有能力购买豪华别墅与名车。
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功利趋向值得警惕
不知这是房产商的炒作,还是家长确有此意。如果房产商以此来宣传新楼盘,这一“创意”或许在其看来是抓住了“炒作点”,可却是无底线炒作,把参观别墅的家长置于功利育子的困境;而如果是这些家长确有如此教育孩子的意图,则暴露出家庭教育严重功利化的价值导向,这不利于鼓励孩子成长,而很可能灌输功利的读书观,为孩子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存在日益功利的趋向,这是值得警惕的。在教育方面,上大学独木桥,变为上名校独木桥,很多家长把学生考上名校才视为读书成功。在一些地方,没有考上一本,都不算考上大学,与考上名校对应,很多家长期待的不是孩子过一个活出自我精彩的人生,而是期待孩子升官发财。
有理想和能力做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或企业家,这没有错。问题在于,不能把这作为所有学生追逐的唯一目标,把这作为评价成长、成功的标杆,也会堵死很多学生的成长道路。必须承认的现实是,更多的学生,会是普通劳动者,他们能做到自食其力,靠合法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是成功。我国教育部门曾反复告诉学生要以普通劳动者心态对待就业,可现实中从小到大的功利式教育,已让学生放不下身段。
功利的读书观,还会制造大家意想不到的读书无用论——有的父母和孩子在发现“读书不行”后,便放弃读书,觉得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已有家长算过“经济账”:如果不读大学,将省下至少10万学费生活费,同时赚上10万,一省一赚,就是20万,用20万去创业,就会走在其他大学毕业生之前。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是,缺乏能力和素质准备,创业那么容易吗?有的孩子尚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没有靠读书发财的希望,另一方面,被一些鸡汤式的创业励志故事蛊惑,梦想快速发财、致富。可是,最终不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成为混迹社会的问题学生。
片面的“成功学”会扭曲孩子的人格以至人生
与此相关联的是,片面的“成功学”在当前甚嚣尘上。本来,我国大中小学十分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生有规划的意识,培养自主规划、自主管理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方案去实施,为此,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是,在操作中,却变为“成功学”励志教育。在中学,以考上名校励志,还有的编造假的哈佛校训来为学生“励志”。在大学,以“一夜成为富豪”励志——传销、洗脑式教育,在学生中很盛行,也让一些学生深受其害,有的学生轻信快速致富,被骗进非法传销组织,还有的参加灰色技能培训。甚至包括刚兴起的创业教育,也多给学生讲宏大的创业梦想,却根本不落地,让学生踏踏实实做好创业的准备。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对于未成年学生,尤其是幼儿,同样必须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功利的“成功学”价值观,其实是一剂毒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对于孩子,父母首要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做人的教育,离开了做人的教育,一味灌输孩子功利的成才观,会扭曲孩子的人格以至人生。
也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这是错误的。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作为监护人,必须监护孩子健康成长,这其中就包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目前,我国不少年轻父母渴望孩子成才,但他们并不懂教育方法,因此,针对不少家庭存在的极为功利的教育观,一方面,要改革我国的教育和人才评价体系,用多元教育和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才,不是盯着唯一的成才路,也不是把挣钱发财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准;另一方面,要发挥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父母正确开展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