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当下的世界热词。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公开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倡议。稍后又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倡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分别位于这“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方位,在这两国分别公布两大主动倡议,可谓十分合适。很快,两项重大倡议就被合称“一带一路”,理所当然地受到各方密切关注。短短一年多时间来,“一带一路”构想的细化和落实有了扎实的进展,其发展速度与中国经济的连续增长一样,使人为之惊叹。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是中国在21世纪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国家战略,也将成为习近平执政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多年间(尤其是十八大前的十年间),人们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八字方针”展开过各种讨论和争论,讨论的结果,是增加了四个字,成为“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意即韬光养晦的精神不能丢弃,但重心应更多地放到后面的“有所作为”上。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内政外交迅速展现出了新的气象,各种新思想、新举措不断推出。在国内,反腐败行动一浪高过一浪,而就对外战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言,则可说进入了一个奋发有为的阶段。
有部分人把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对于战后西欧复兴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事实。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重要的不同,这就是21世纪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合作共赢的重大尝试,它涉及更多的国家(至少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持续时间将更长,旨在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南南合作举措。“一带一路”,一条陆上,一条海上,向西延伸,连接欧亚大陆及海上各国。
“一带一路”的要义,是为亚欧沿线各国提供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它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展开的,它具有非排他性、非拒绝性和非竞争性三个特征,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而区域公共产品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供给和消费、其利益惠及整个地区的国际性公共产品。它的特性简而言之就是公共性,它是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为成员所共享的。
就目前而言,已经提出的“一带一路”主要内容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每一方面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在未来一个时期,最为突出和抢眼的很可能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要实现亚洲的共同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在有关政策和供给能力上都满足不了这一巨大需求,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因此,中国倡议和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可以说适逢其时,切合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之故,自提出后也很快得到了各国的响应,迄今为止已有40余个国家申请加盟。
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满腹狐疑和反对,原因在于,在它看来,亚投行的成立对其主导的国际发展大格局将产生某种冲击。战后70年来,美国一直主导和左右着世界银行,世行行长始终由美国政府任命。1967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则是由日美两国共同掌控的,日本为最大股东,行长由日本政府任命。多年来,这两家银行对国际发展事业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无法满足亚洲发展的巨大需求,这也是事实。成立亚投行,为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金技术支持,属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因为它是各成员所共建和共享的,正因如此,它受到了广泛欢迎。亚投行并非是要取代现有的机构,而是一种补充,美国抱持反对的态度是出于一种狭隘的心理,终究无法阻挡亚投行的起步和成长。
显然,“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是短期可成的,而需要长期建设,必须讲求内生发展,即沿线国家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而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契合相关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其对接,方能形成紧密的联系与结合,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持久的动力。
■任晓(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