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来,讲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发稀少,发言的质量整体下滑。讲坛里初三、高二的学生人数很少,最后一次人文行走,初三学生整体缺席。”在日前 举行的樊阳人文讲坛首届峰会上,坚持20余年开设公益人文讲座的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高级教师樊阳感叹,面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现状,理想主义教 育的努力是如此艰辛!不过,他始终坚信,中学教师必须拿人类文化最顶尖的部分——文学文化名著来滋养年轻的心灵,才不致于教出文化的侏儒。
应试压力让初三学生缺席讲坛
从1991年开始至今,樊阳公益人文讲坛走过了23年历程。每周六,他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交流思想,不同年龄的学生相互促进。讲座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45节中国古典文学课,从先秦文化讲到《红楼梦》;25节西方文学课,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托尔斯泰。
他还带着学生在双休日进行“文化行走”。每月一次,通过参观博物馆、游览山川名胜等形式,实践“知行合一”、“行万里路”的理想。他带领学生到上博雕塑 馆看中国文化的变迁;到福州路、外滩看上海近代风云;到山阴路感受鲁迅精神;到天蟾舞台看昆曲,感受古典戏剧的魅力;到文庙讲孔子的一生和科举制度……十 几年来,他精心设计40条人文行走线路,行程近千公里。
不过最近一两年来,讲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似乎谁都清楚,又都无可奈何——应试的压力有增无减并向低年级压来。”樊阳坦言,目前,讲坛里初三、高二的学生人数很少,不少高一、初二的学生往往只能在讲座前一两个小时匆匆浏览一下阅读篇目。
“面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现状,理想主义教育的努力是如此艰辛!正如一篇报道所言,这场和功利主义教育拔河的历程,还很漫长。”樊阳说。媒体自2011 年开始关注坚持了20余年的人文讲坛,但樊阳坦言,反观身边的老师,他们依然艰辛地为学生的成绩废寝忘食,能读书者却凤毛麟角。“值得尊敬,但不会模 仿。”这是大家对樊阳所坚持的人文讲坛的普遍态度。
播撒读书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
但人文讲坛点燃的理想之光,毕竟照亮了很多学生前行之路。
第一届学员杨琳,就因为人文讲坛上的但丁《神曲》而结缘意大利文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个来自中国的意大利语言文学博士。学员陈天天说,人文讲坛培养了她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的勇气,并让她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那么焦虑。
在与会专家看来,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多的实践者。人文讲坛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蒙,也是社会重建的一部分。“樊阳老师是语 文界躬行理想的实干家,他的实践证明,丰富有效的经典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能滋养心智、激发好奇心、促进想象力,应付语文考试也只是谈笑间轻松干掉。” 作家叶开说。
这两年,人文讲坛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学者、导演、企业家、作家、古琴师和媒体人,为讲坛发展搭设平台、推荐书目,不少亲临讲坛开设讲座。李英强的立人乡村图书馆、郭初阳的越读馆、蔡朝阳的甲骨文假日学校,都昭示着民间人文教育的力量。
樊阳说,“播撒读书的种子,一定不会马上郁郁葱葱,但总有一些会发芽。播撒不易,春风难唤——可如果根还在,看似沉默的泥土下,漫长的等待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孕育!”
文汇报记者 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