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教院附校教师李贞把数学课上“活”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之际,静安区教育党工委评选出新一届“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共有93名个人,1个团体获此殊荣。
近年来,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走向“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实践中,立足岗位创优创新,引领广大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积极参与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关爱身边学子,跨出校门联系服务群众,开展教育咨询、帮困结对等志愿服务活动;响应组织号召,参与对口支援,到边远 少数民族地区建功立业,输出智慧。
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出了“富有爱心、甘于奉献、精于专业、勇于创新”静安教师的时代特质,而这些优良特质也正是静安教育迈向“个性化”、实现“适度超前”发展的最强大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以下所举个案,只是诸多先进中的代表,是他们共同铸就了今天静安教育的成绩。
富有爱心,爱可以改变一切
爱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性,就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其可爱之处,只要你从心底里爱他们,他们一定能感受到,爱有改变一切的魔力。
——获奖者说
李贞,静教院附校的一名数学老师。她的班上曾有名特殊的小男孩,因为来自单亲家庭,小男孩学习、精神状态都不佳,各科成绩不理想。李贞关注到了这一点。一堂习题课上,李贞让不同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比赛算题,并特别挑出了这名小男孩参赛。
起初,男孩不够自信,出现了差错,在同组同学小声暗示下他认真地纠正错误作出了正确解答,当他从讲台走下来,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小男孩流泪了……此后,每次上数学课时,他变得特别认真钻研,下课也会主动来办公室找老师解答难题。李贞说,这就是爱的感动和爱的收获。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5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巴楚讲台上,援疆教师团队也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爱的理念,传递着自己的责任和师德。
考虑到当地学校拓展课程少,老师们利用回沪时间,四处联络社会资源,为新学期巴楚的社区教育和学生活动做准备。静安教师杨晙在巴楚县教育局分管双语教师 培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方面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和教育有关援疆项目的工程进度督促跟进和援疆资金管理等工作。经过近4个月的学习和融入,他已经能和当地干 部一起参与乡村学校各方面建设,完成了5所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的前期指导、准备和实施工作。他在南疆默默践行着静安教育理念,带领其他6位静安援疆教 师,为巴楚教育辛勤耕耘,挥洒汗水。
勇于创新,抓住风险背后的启发
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希望通过我们的钻研,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信息。 ——获奖者说
近两年,幼儿美术教学领域经历着一场变革。教还是不教,怎么教?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对于美术老师而言,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华山美术幼儿园骨干教师沈雯 洁从美工专用室活动入手,带领组员实地观察幼儿的原始行为表现,从中分析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思维、行为特点,并以据此设计游戏内容和环 境。
这一过程中,大家不断有碰撞、有争执,但一次次的实践最终让老师们对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有了清晰认识。由此,沈雯洁对现有的 美工专用室进行了大调整,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去年,在区园所特色展示中,趣味性极强的美术游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沈雯洁承担的讲座《创 设支持个别化学习的环境》也得到了大家肯定。
要实现“个性化”的目标,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还需要智慧。上海市静安小学校长恽瑾动员全体教职 员工思考学校个性化教育的落脚点,在她带领下,学校制定了新一轮发展规划,在探索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学校申报的课题成功立项为2013年上海市教育科研课 题,撰写的《让作业走向单元设计,让作业适应学生发展》在2013年愉快教育年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同时,她注重教师团队建设,以市级课题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让团队智慧在课堂中淬炼,在对话中碰撞,在互动中升华,追求团队共赢;她也结合素质教育实践项目,注重评价机制的研究,发动学校教师共同设计《静安护照》,记载学生梦想实现的快乐。
甘于奉献,做云淡风轻的“素色人”
教育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这个旅程中,需要微笑与尊重相随。对学生、对同事、对他人,都需要我们满含爱意,甘于付出。
——获奖者说
在时代中学,有一支由党团员老师组成的助老志愿服务队。他们与离休干部结对,还与社区孤老结对,连调解保姆、安排后事、落实遗嘱这样的家事都关心到位。不论严寒酷暑,志愿者们坚持多年,队伍不断发展,赢得了良好声誉。
学校党支部书记龚文娟说,好老师一定是“云淡风轻”的“素色人”——首先要做廉政亲民的干净人,其次要做自觉自愿的补台人,还要做跑上跑下的有心人。时代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中学,老师的工作强度高于其他兄弟学校,其身心都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帮助。
龚文娟率党支部主动关心身边群众,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工作上及时给予指导,在生活上也常常关心。遇到困难,她主动迈前一步,担起责任,面对荣誉, 她及时退一步,甘为他人搭台唱戏。在她率领下,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迅速:2名区教育明星、2名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中青年教师在市、区教学大奖赛 中获等第奖者达20多人次;学校也获多项殊荣。
教师不仅仅应该在学校出彩,在社会上,也应该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很多老师把工作中的博爱,带 进了生活,带上了社会。一师附小老师顾小柳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总是与他人为善。她经常走出校门,将党组织的温暖及时传递给更 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常年走进某癌症俱乐部为那里的成员讲课,传递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自信;走进地铁,挥舞小红旗,宣扬出行文明;时时慰问退休老 师,关注他们的点滴需求……
精于专业,注入源头活水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即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包括学习方式,必须引入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
——获奖者说
去年6月,市西中学成为市教委首批公办高中实施国际课程实验项目的第一所学校。教师苏华服从学校党委安排,阔别了自己熟悉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走上了一 个与世界接轨、教学理念转型、依靠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的协调管理岗位。一年多时间,她从无到有,把IB-DP国际课程在市西孕育了出来,她说,是党员教师的 光荣感和责任感支撑着她。
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攻读英语,购买并研读了大量牛津版、剑桥版国际课程教材、国际教育理念书籍。同时还带领实 验项目全体教师开始国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之路。她先后组织项目教师赴北京、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等各地参加IBO专业教师培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 法,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持续优化提升教学队伍和教学质量。
为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掌握“一桶水”。这成了静安教师队伍的普遍共识。
区业余大学教师蒋彭每年都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注重从专业知识能力、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厚积薄发。近年来,他先后取得了中科院的“信息安 全高级管理师”证书,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完成学历进修,获得了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参加数字化学习培训,获得了数字化学习指导师资格证书。
但这个“考证狂”老师并非书呆子,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建设社区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实验》(获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重点项目、上海 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市民网络学习卡系统的应用研究》(获得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优秀成果三等奖)、《基于Netfilter网络防火墙开发结构的研 究》等。同时积极将所学运用进教学,做出生动教案,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学习指导服务,开展有关英语、电脑、会计、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的 咨询,提供居民需要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