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国务院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此处的健康服务业已是“大健康”概念,通俗地说,健康服务不以生病为医疗服务的前提,而是以少生病、不生病为服务前提,实体经济可以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及旅游医疗等。
医改新政设计者之一、国务院医改办原副主任徐善长日前提出,推动社会办医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环节,无论健康服务业还是社会办医,下一步都要思考如何落实政策。
“如果政策不落实,‘弹簧门’将始终存在!”国务院医改办原副主任徐善长日前现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十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谈及“社会办医”,他直言,前些年社会办医不理想,与医疗人才流动机制、医保定点政策、监管制度等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关;如果没有对医改政策的正确理解,将随时面临“弹簧门”现象——反弹回改革前的原样,或更糟。而在业内看来,徐善长的一席话置于当下新医改出炉不久的语境下更为贴切。
绝非为刺激经济的权宜之计
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多年,去年年底,再现令人兴奋的刺激点。2013年10月,国务院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首次提出“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政府逐步放开医疗,鼓励社会办医,被誉为医改再迈历史性一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政府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才提出的权宜之计——提出“健康服务业”,用以刺激经济。
作为本次医改新政的设计人之一,徐善长否定了这个说法,并首度披露“40号文件”出台的宏观背景。“201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56.9万亿元人民币,即人均6700美元。按世界银行对国家经济体的认定,人均到达6000美元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此时中产群体大量涌现,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大量增加。我国2013年65岁以上老人有1.5亿人,占总人口的9.7%,已经是老龄化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们要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在徐善长看来,正确理解医改是下一步推进医改新政的重要前提。
鼓励社会办医满足多元需求
在构建“健康服务业”的大语境下,新医改提出的让公办医疗和社会办医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让业内尤为兴奋。一个明显趋势是,医生在体制外流动性越来越大,以于莺、张强为代表的公立医院“名医”纷纷出走,或进入民营医疗机构,或谋求更彻底的自由执业道路。
“推动社会办医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环节。这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我们的医疗供给不足;第二,医疗如果都靠政府,负担不起。鼓励社会办医,一方面满足人们多元就医需求,另外,政府也有能力更好地保障基本医疗。”徐善长喜见医改新政已在市场上有所反应,但也坦言,社会办医前些年办得不够理想,机构人员、医疗资源配置、医保定点准入等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流动机制还没形成,另外长期以来对民营医疗机构“严许可、轻监管”,也导致以前的民营医院“招牌叫不响”。
徐善长称,无论健康服务业,还是社会办医,下一步都要思考如何落实政策。“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健康服务业的长久发展必须有成熟的健康保险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的医保、医药和医疗联动还不理想,基本医保虽然得到全覆盖,但水平很低,制度还不完善。”徐善长称。
产值不以牺牲百姓健康为代价
受新医改刺激,近期,华润、新希望、万科等国有或民营资本大佬竞相抢滩“医疗蓝海”……资本进入医疗的愿望很强烈,从数据看,这块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徐善长称,此前医改计划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社会办医的床位数和就诊量计划达到我国医疗总量的20%,计划提出时这个数值在9%左右,明年“十二五”到期,目前的进展是还不到11%。另一项有关健康服务业的数据显示,我国健康服务业相关的上市企业有66家,其中,63家是制造业,只有3家从事健康服务业。而在美国,排名前20的健康服务业上市企业,17家从事服务业,仅3家从事制造。这些都提示着,健康服务业的空间还很大。
有投资客说,医疗行业的春天来了。徐善长有喜有忧:“我们现在说健康服务产业、大健康概念将有多少机会、多少产值,但控制医疗总费用依然是我们面对的重要工作,而医疗产值越高,可能医疗总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狂飙突进的健康产值未必等同于健康产业发展好,盲目追求利润和产值的发展路径恐怕会引导产业步入歧途,老百姓未必得到满意的健康服务,结果还可能以牺牲百姓健康为代价。
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