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诈骗暴露出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种种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马进。马进认为,民营医疗行业存在一个“门槛低、进入易、赚钱难”的怪圈,这是很多民营医院不惜雇佣医托高价卖药的原因。要打破这种怪圈,卫生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为民营医疗市场建立规则,让违规、失德的医疗机构“一次出局”。
马进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民营医疗机构设定了一系列前置审批条件,包括面积、设备仪器、资产条件等。但是这些硬件条件大多能满足,办医者或出资或贷款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医疗行业门槛确实较为宽松。
老板开设民营医院以后,要实现赚钱盈利却很难。首先,医疗的核心是人,一个成熟的医疗团队除了有足够资质的专科医生外,还得配备医技检验、护理、病理等一系列辅助科室,任何一方面有短板都不行。其次,医疗是个高投资、长周期、低回报的行业。有的公立医院,每年营收20多亿元,利润仅几千万元。要积累医院的声誉,更需要漫长的时间。
如此“办医难”,是很多投资者最初并不完全清楚的。一些人看好健康产业,就有投资的冲动,但当他们比较容易地跨过办医门槛后,很快就会发现要快速赚钱很难。在这种局面里,就出现了一部分人不惜通过违法、违规的手段来实现赢利的现象。民营医疗行业中,一直都存有这样一个怪圈。
怎么打破怪圈?从国外民营医院的经验来看,需要大资本投入医疗,形成高度垄断市场,由市场本身进行管理。垄断圈子不愿意后来者分享市场,倒逼后来者保持极高的质量。有人哪怕失信一次,就会失去市场口碑。这就好比,武林已有各大门派,新来者要开拳馆分一杯羹,就要证明其武功足够高强,且按照武林规则行事。
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政府放松行业进入门槛,也是为了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可是,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治理规则并未建立起来。目前,行政主管部门仍按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管理。对公立医院,负责人有行政级别,因此天然有了制约。可在民营医疗机构,相关的负责人并无“官帽”,他们根据利益来行事,传统行政管理并无有效的威慑力。
那么能否寄望现有民营医疗市场自我淘汰?很难。马进表示,中国市场独具特点——行骗或者不守规则的成本很低。在理想情况下,一家医疗机构用了医托、夸大效果、欺骗病人,会完全失掉它的口碑,以致无法在行业中立足。但中国的病人成千上万,总有下一个受骗上当的人。在这个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病人、尤其是患急病的人很难判断一家医院的信誉。就在医托团伙被打掉前后,仍然不断有人在网上询问“xx门诊部看病好吗?”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就无可作为吗?马进认为,卫生部门应当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帮助市场建立规则。比如,建立真正有效的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应该有很好的方式来公布公告,让所有病人都能看到,使不守规则者被市场抛弃、“一次出局”。
文汇报记者 沈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