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 图/央视网
各路网友看春晚
■“小伙子,你没事吧?”小伙子说:“大娘,你没事我就没事。”——人倒了还可扶起来,心倒了就真的扶不起来了。有这样的小品,春晚能不好看吗?
■电影导演导晚会,画面感强;《时间都去哪儿了》追问人生浮躁心“忙”只是借口;《我的要求不算高》让人看到我的困惑不是我一个人的。
■春晚是见证吐槽的最好时间,是我们的“笑点”高了,还是真不好笑呢?蔡明的小品并未延续去年的辉煌,还是微博比春晚欢乐多呀。
■看了一年选秀了,眼见春晚也成了选秀大会……要命的是,爹妈都不认识这些选秀明星,看得莫名其妙,还要一个个地解释。
■我有很多年不看春晚,今年也不例外,同样不看。想看歌舞,选秀节目遍地,想看段子,网上比比皆是,何必守着电视看春晚?
■最精彩的是开头,李雪健说春晚说得好,春晚在过去是一种“亲切”,后来变成了“场面”。除夕夜的团圆需要亲情,并非场面。
网络点播时代,看谁、看什么节目、什么时候看,早已实现“私人订制”,有30年历史的春晚如何把观众拉回电视荧屏前?刚刚交出马年春晚答卷的冯小刚,提供了一个方向:为不同观众群送上属于一代人的“私人订制”。
历数集体回忆让人感慨
春晚开篇的3分钟“微纪录片”,将春晚和春晚面临的困境直接道出——春晚是什么?“一开始是‘亲切’,后来是‘场面’”,“是年夜的一个伴随”;春晚好看吗?“北方的小品南方人看不懂”,“从来不看,俗气”,“看春晚的最大乐趣——吐槽”。不难看出,本届总导演冯小刚很清楚,春晚一统大年三十全国收视的时代已经翻篇,就像“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一样,互联网经济时代,想找到共同的娱乐话题并不现实。
马年春晚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歌舞《英雄组歌》。“短短十几分钟,看到了一代人的精气神,听到‘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哭了。”一位观众让自己80后的孩子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在很多人看来,《英雄组歌》是冯小刚为50后、60后、70后订制的“致青春”。红色幕布前,朱军报幕时字正腔圆掷地有声,模仿的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播播音风格。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练兵舞》,歌曲《万泉河水》,以及影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无一不是一代人激情岁月中最难忘的片段。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演唱《英雄赞歌》的歌手王芳,与影片中率真热情的女战士同名,而她身着军装唱歌的样子,甚至被很多年轻观众称为“最正气的逆袭”。而《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的要求不算高》两首歌,也让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颇有感触:当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负责接送的爷爷奶奶渐渐显得吃力,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父母已经老去;而想通过工作证明自己价值的过程中,却发现成功并非如此简单,疲惫成了工作的常态……
低姿态“拥抱”网络流行文化
当然,春晚作为中国综艺的老大,想融入网络消费语态也并不容易。“等李敏镐出来,记得叫我看春晚!我现在上网去看《继承者们》了。”昨夜,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条留言“亮”了,不仅收获了数十个“赞”,评论里还层层叠叠堆了不少“记得也叫我一声”。李敏镐是眼下网络点播热门韩剧《继承者们》的男主角,被许多中国观众尤其是女观众视为偶像,马年春晚导演冯小刚将他请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此举被许多电视人视作推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不过,提前公布的春晚节目单,也让许多人可以“点射偶像”——为了李敏镐瞅一眼春晚。看“偶像”还是看春晚?一首歌不过5分钟,瞬间飙升的收视率,对于一档由42个节目构成的晚会而言,这样的成功值得玩味。
文汇报记者 王磊 张祯希 文汇报见习记者 黄启哲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