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3千多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有24个英语国家、24个法语国家和5个葡语国家,还有多种本土语文学和悠久的口头文化传统。非洲的文学历史悠久,其文学创作,发生在非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非洲英语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化蕴涵、审美表征及文学属性,这些都有待于发掘、整理和研究,而世界文学中的第一部‘非洲英语文学史’就是要由中国学者来书写。”
▲项目首席专家朱振武教授主持会议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非洲文学专题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撰写推进会上,该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回顾了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十年前,我们提出‘非主流’英语文学的概念,并逐渐把重心转移到非洲英语文学,而以流散文学为切口,提出非洲英语文学的异邦流散、本土流散和殖民流散等三大流散表征,并随后提出‘异邦本土流散’的第四流散症候等学术观点,旨在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空间,从纵与横的两个方面,从历史同文化等多个维度,去理解非洲文学,进而实现打破西方文学一统天下和重新绘制世界文学新版图的目的。”而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作为外国文学研究重镇,在文学史撰写与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于是便开始了这项艰难又浩大的工程。2018年8月,首届非洲文学研讨会举行;2020年6月,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开题……一路走来,这个项目倾注了参与者的无数心血。已故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郑克鲁教授生前也十分关心非洲英语文学史的撰写工作,他多次给予了指导和建议,此次研讨会也是对郑克鲁先生的纪念。
▲已经出版的“非洲英语文学史”部分图书
在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非洲文学史撰写理念与方法”“非洲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等八个议题展开多维度讨论,为全面深入研究非洲文学,系统撰写非洲英语文学史建言献策。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指出,文学史写作要注意重要节点,现在是项目的推进阶段,首席专家要做好协调工作,抓住撰写工作的重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与张和龙教授的发言均从外国文学史的写作谈起,其中,虞建华教授还以自身写作《新西兰文学史》为例,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认为非洲英语文学史撰写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并分别就作家的身份伦理和作品选取标准等问题陈述了观点。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则分别结合自身研究希伯来文学和拜占庭文学的经验,就非洲文学研究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认为在研究非洲英语文学时,要具有比较的视野,通过跨文化比较,突出非洲英语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谭惠娟教授就非洲文学与非裔文学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
朱振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为“非主流”英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英语文学呈现出迥异于英美文学的独特美学表征和文化蕴含,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但非洲文学的整体研究,此前在我们国家的外国文学界一直是一个短板,尽管对个别重要的作家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但是非洲文学的完整版图,它的发展历程,不同语言文化区域文学的特征,还有丰富多彩的文类的特征。究竟如何看待这样一些问题,还需要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对这项重大课题的展开,专家学者们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几年之后项目完成,能够看到一个系统的,特别是基于应用语言的非洲文学史的撰写,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界的遗憾和空白。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