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
石 斌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借助新近面世的档案文献,揭示美国对伊朗从中立到干涉的政策演变过程,尤其是对伊“准军事行动”的决策与实施过程。由于谈判、斡旋、援助、石油禁运、武力威胁等手段均无法遏阻伊朗的民族主义潮流和石油国有化诉求,美英最终联手通过隐蔽行动推翻了致力于推进宪政、反对王权专制的摩萨台政府,扶植巴列维王朝复辟,建立了亲美独裁政权。但美英干涉打断了伊朗的社会政治发展进程,是伊斯兰革命后美伊敌对至今的深刻历史根源。
1953年8月22日,美国主导的倒摩(萨台)政变后的第三天,巴列维国王乘坐一架伊拉克战机从罗马回到伊朗。因为不知道本国空军是否还支持自己,国王仍然惊魂未定。
刚接到政变报告时,巴列维脸色发白,双手抖个不停,以至无法正常阅读。他问周围的人:“这是真的吗?”过一会儿,又大喊,“我就知道,他们还是爱我的!”索拉亚王后较冷静,试图让他控制情绪,但国王仍语无伦次,说个不停:“这不是叛乱。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合法政府。扎希迪将军是总理。我任命的。”“这体现了人民的选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支持我。这我一直都知道。”
▲1962年,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白宫会见伊朗国王
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在这次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为支持国王做了一切能做的事”。
“8·19”倒摩政变
8月19日上午,德黑兰南部集市逐渐聚集了一支游行队伍向市中心进发,贾拉利和卡瓦利是其中的领头人。贾拉利带领一拨人走向议会大厦,途中烧毁了外交部长法特米的报社,后又前往军警总部,释放了国王卫队长纳赛利等人。另外几拨人则摧毁了人民党的剧院和多家报社以及支持摩萨台的政党总部。
暴徒们一路打砸和抢劫私人企业与商店,破坏一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事物。围观人群越来越多,游行队伍突然高呼“国王万岁”“打倒摩萨台”等口号。
游行队伍中的拉什迪安兄弟、贾拉利和卡瓦利等CIA雇员竭力怂恿示威者攻占德黑兰电台,并说服警察部队和围观群众加入游行队伍。政变支持者领导的部分军队随后也加入游行队伍。
上午10点多,德黑兰的主要广场已被国王的支持者所控制。越来越多的人群从集市或周边地区来到市中心。五辆坦克和满载士兵的20辆卡车也加入示威队伍。
▲1953年伊朗政变的街头场景
中午,示威人群大多被反对摩萨台的军警官员操控,基本上未遇到摩萨台的支持者或人民党的有效抵制。直到下午才发生武装冲突。
在对抗的关键时刻,摩萨台的忠实追随者曾建议他诉诸民众,号召自己的支持者行动起来抵制政变。凭借摩萨台的社会基础,通过此举扭转形势并非完全不可能,然而由于不愿看到更多的暴力冲突,摩萨台拒绝了。
反摩萨台力量与支持他的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了几乎整个下午。示威人群还冲击了警察总部、军队总部和外交部。
约2000人在一辆坦克的支持下围困了苏联大使馆。下午晚些时候,政变一方控制了主要政府机构和电台、电报局等重要部门,并利用所控制的通讯、宣传手段向其他城市发布信息,鼓励各地支持政变。下午5时左右,一度躲藏的扎希迪在德黑兰电台发表声明,声称自己才是合法首相,且德黑兰已为其支持者所控制。
下午,CIA收买的军队将领率部分王家卫队成员围攻摩萨台的住宅。双方武装力量都出动坦克,经两小时激战,死亡约200人,摩萨台的军队被打败,摩萨台的财产被洗劫一空,住宅被烧毁。
摩萨台从房顶逃走,第二天被迫向扎希迪的军队投降。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被政变力量所控制。
“这一直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倒退”
“8·19”政变的主要参与者后来均受到重用:巴特曼切利希如愿成为总参谋长,后又出任内政部长。法扎尼根成为邮电部长。纳赛利晋升将军,后来还成为安全与情报部门(SAVAK)负责人。扎希迪的儿子阿德希尔先后在多个部门任要职,后又任驻美大使多年,并与国王女儿结婚(后又离婚)。拉什迪安兄弟凭借与国王的密切关系,做生意发了大财。贾拉利和卡瓦利所扮角色在中情局内部文件曝光之前一直鲜为人知,所以两人当时在伊朗国内名气不大,后移民美国。
克米特·罗斯福受到英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艾森豪威尔授予他“国家安全奖章”,这是中情局雇员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参与政变策划、组织和实施的其他英美情报人员,凭借这一“辉煌业绩”,后来大多混得风生水起。
成王败寇。民族阵线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其领导人以及摩萨台的许多主要支持者纷纷陷入牢狱之灾。1953年11月,摩萨台以叛国罪差点被判处死刑,后改为三年监禁,出狱后被软禁直至1967年去世。原外长法特米在躲藏数月之后被捕入狱。民族阵线有多名高层领导人被判长期监禁。1953年9月,支持摩萨台的卡什凯族人在伊朗南部最大城市设拉子宣布起义,结果被政府军镇压,其领导人被流放。巴列维先后下令处死了数十名与摩萨台有关的军政人员和学生领袖。
人民党同样面临灭顶之灾,受到致命打击,其“军官组织”瓦解。该组织对人民党的情报来源和组织安全至关重要。1954年11月,该组织被美国人帮助建立的伊朗秘密警察机构破获。对人民党的清洗活动一直持续到1958年才告一段落,共抓捕4000余名人民党人,至少40-50人被处死或死于酷刑,超过200人被终身监禁。
政变后的伊朗,1954年初的议会选举只能走过场,一切都事先安排好了,目的当然是确保不再出现反对派。虽然扎希迪在1955年4月被国王解除职务,执政时间不到两年,但其所作所为却是颠覆性的,为此后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专制体制打下了基础。
关于1953年伊朗政变,一位美籍伊裔学者写道:
1953年8月的政变,在现代伊朗人的历史与政治意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场政变被普遍认为是一次断裂、一个分水岭和转折点,帝国主义压倒了一场反抗和挑战,得以重新确立其统治地位,不仅使一位软弱无力的君主重新上台,而且使这种君主体制得以奉行专制主义和反民主立场。这一直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倒退,实际上也是对伊朗人民的民主理想和抗争的一次公然颠覆。西方大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实际发生和本该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强烈反差,在伊朗人的历史想象中产生了深刻的回响,并一直浸润着伊朗人的集体记忆与政治文化。
“8·19”政变的后果与影响
仅就美英“准军事行动”所促成的“8·19”政变而言,其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都是明显和多方面的。
其一,就伊朗国内政治而言,它打断了伊朗的民族主义潮流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独裁政权。在许多伊朗人看来,摩萨台执政期间的有些做法虽有争议,但他对外反对大国干涉、争取政治经济独立,对内始终致力于推进宪政,反对王权专制,维护公民政治权利,值得肯定。摩萨台及其主要追随者是土生土长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国家石油的自主权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优先关注的问题。
美英的干涉直接导致了摩萨台的垮台,是对伊朗主权的公然践踏。伊朗国王因此进一步投靠美国,并重新获得凌驾于议会和政府之上的地位,在随后数十年里逐渐确立了事实上的专制体制,直至1979年伊朗革命。
其二,政变对美国在伊朗的地位及其中东政策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美国得以取代英国成为影响伊朗事务的主要外部力量。用一位著名外交史家的话说,巴列维国王“个人的利益与美国石油官员和外交官们的利益暂时不谋而合,后者出于他们自身的理由希望在波斯湾同俄国对抗中接管英国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政变彻底改变了美国在伊朗的形象。许多伊朗人将美国政府视为国王的后台,认为国王的高压政策得到美国的默许(尽管美国后来也试图约束国王的行为并主张在关键时期可将他抛弃)。简言之,美国先是推翻了一个合法政府,继而成为一个专制体制的支持者,这些都与美国所标榜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1979年上台的伊朗革命政权的反美立场。美伊继而因人质事件断交,形成延续至今的敌对关系。
▲1978年,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反巴列维王朝政府示威游行,与警察发生严重冲突
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先前非常亲近美国的伊朗政府突然采取极端反美的外交政策,曾让很多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国给了伊朗那么多的经济、军事援助,帮助伊朗从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地区大国,伊朗竟然反过来仇恨美国!其实,这时伊朗人民强烈的反美情绪可从1953年政变中找到缘由。
1953年政变改变了美国在伊朗的形象,之前美国被伊朗人民看作是自己独立的保障,是自由、民主的化身,是与英俄(苏)截然不同的正义国家。但这场政变让伊朗人看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它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干涉别国内政的帝国主义国家。政变推翻的是人民支持上台的摩萨台民族主义政府,得到广大中下层人民支持的政府却被独裁政府代替,人民自是不满。在伊朗人看来,新政权已成为帝国主义掠夺本国财富、摧毁本民族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工具。政变后扎希迪和国王严酷镇压人民大众,使伊朗人民深受其压迫之苦,而美国恰恰是这个独裁政权的催生者和坚定的支持者。而且,此后重新获得权力的巴列维国王把大笔石油收入用于购买美国武器,大搞军事建设,充当了美国的傀儡,可是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并未获得相应的提高。这一切不满在1979年革命时全面爆发出来,这就不难理解伊朗人民为何在伊斯兰革命期间乃至其后都那么痛恨美国了。
作者:石 斌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 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