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评注插图本》
[英] 庄士敦著
高伯雨译注
世纪文景公司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当逊帝还未满十六岁之前(这个时候是1920 年的末季),他对于宫里的种种制度、习惯,都觉得不耐烦了。他要自由发展,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他要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玩耍,也自作主张,不肯受到那些繁文缛节的制度的束缚。他往往在宫里走来走去,从这个门走到那个门的尽头,不爱坐在那顶黄轿子里让人抬着他走路了。他的年纪渐大,已经有点懂事了,他看出自己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但他左右的人仍然拿他当作真皇帝看待,他看了真觉得不舒服。
逊帝热切地渴望走出紫禁城看看这个现实的社会,但他却不能如愿以偿,有时他在御花园假山最高之处,或靠近神武门左近的亭阁向外边窥望,更使他野心勃勃,要出去玩玩才觉得安乐。每逢他请求到紫禁城外玩玩的时候,内廷的人就会阻止他,对他说,外面是个危险的地方,南边孙逸仙的革命分子时时刻刻在等候机会侮辱他、殴打他,甚至将他置诸死地。所以最好就是不要离开紫禁城一步。将来总有一日他可以自由行动的,但在这个时候,他仍须忍耐,自由的日子还未来临。译注:这些人所说的一番话,岂知四十年后,溥仪以平民身份在北京街道上自由行走了。
结果逊帝第一次走出紫禁城的机会来了,但这是一个悲惨的机会。他的生母醇亲王福晋于1921 年9 月30 日逝世了。她是死在北府——在北京城北的醇亲王府,逊帝出生的地方。在10 月初,逊帝到北府行礼的时候,他曾在北府停留了半日。这一天他离开紫禁城之前,打从神武门起,以至景山之北的街道,通至鼓楼这一带,沿途布满民国的军警,加意保护。
▲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
人们称为后门的皇城,是有三座门的,正中的那个门,通常是关闭着的,左右两门开放给人民通行。在帝制时代,正中那个门只有在皇帝经过时开放;帝制被推翻,民国的总统也唯我独尊,与众不同,正中的一座门只有他一人可以通过。自从这一次起,以至1924 年11 月止,在这期间,每逢逊帝出门,他的车子经过后门,正中的一座门也特别为他而开,让他的车子经过,待以“元首”之礼,可见民国的政府仍以大清皇帝视之。译注: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系荣禄之女,小时候娇纵非常,在北京社会中已著名的了。庄士敦说她死于民国十年9 月30 日,则是死于阴历辛酉年八月二十九日。她患的什么病症逝世,庄士敦在书中绝不提到,不知是否有意为其“皇上”讳此事也。久居北京的人都曾听过宣统皇帝的母亲吃鸦片烟自杀的传说,但对其中情形不详,只有一些留心清室的人才知道得比较清楚。溥仪《我的前半生》说,瑾太妃辞退太医院一个叫范一梅的大夫,溥仪就去骂她太过专擅,问她是谁做皇帝。瑾太妃一气,叫溥仪的生母和祖母入宫,将她们申饬一番。她们就劝溥仪向瑾太妃赔不是。溥仪说:“据说,我母亲从小没受别人申饬过一句。她的个性极强,受不了这个刺激。她从宫里回去,就吞了鸦片烟。……牺牲了我的亲生母亲。”溥仪对这件事倒也很坦白地写出来了。我以前又听说,荣禄之女未指婚载沣之前,载沣已订了一头亲事,慈禧太后硬要退婚,另聘荣禄之女,前聘的那个姑娘遂服毒自杀。后来读王小航的《方家园杂咏》,记其事云:“荣禄女早有艳名,太后常召之入宫,认为养女。某亲王先已订婚,系旧勋将军希元之女,太后勒令退婚,改订荣女。某王之太侧福晋入宫哭求太后曰:‘我之儿妇已向我磕过头,毫无过失,何忍退婚,教人家孩子怎么了?’太后坚执不许。希公女闻而仰药死。”照此看来,载沣的一个未婚妻服毒死,二十年后,他的妻子亦服毒死,何其巧合也!此事不知溥仪有所闻否?王照字小航,为戊戌政变中的牺牲者,后以字行,晚年致力文字改革及提倡北京语。胡适很佩服他,为他序文集,赞不绝口。王小航是1933 年死于北京的,年七十余。我在前一节的注语中,曾引溥仪所作的《记与蒙古人谈话》一文,那个蒙古人称溥仪为“皇帝”,被喀尔喀亲王那彦图斥之曰:“皇帝二字是你叫的么?”蒙古人反唇相讥道:“那么,方才你为什么说皇帝?”清末那五十年中,皆幼主临朝,太后垂帘听政,太后称皇帝为皇帝,臣工称皇帝为皇上,皇帝称皇太后为太后。因此,皇帝二字,只有太后可以出之于口,溥仪此时虽已非皇帝,但仍然是皇帝打扮,只有那四个太妃和载沣才可以称他为皇帝,一班臣工只能称他为皇上,所以那彦图斥蒙古人曰“皇帝二字是你叫的么”也。但那个蒙古人也不肯示弱,反问他道:“你方才为什么也说皇帝呢?”这一反驳,那彦图是无法自辩的,只有骂蒙古人混账。庄士敦这一段文中谈到民国政府仍以皇帝之礼待溥仪,因此我顺便在这里附注一些溥仪登基后清廷制定有关溥仪与其父摄政王及隆裕太后之间的礼节。逊位后,这种礼节有一部分仍然不变。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内阁等衙门会奏,遵议摄政王礼节十六条,规定摄政王在皇太后前称臣,行臣礼,称皇上曰皇帝,王对众自称本摄政王。凡遇皇上升殿受贺及万寿圣节,摄政王皆不与列,在宫中行家人礼。如遇皇太后庆贺大典,摄政王另班行礼,毋庸随班。关于朝见座位的礼节,养心殿中设御座,并设案,东侧设监国摄政王座,座前亦设案。王公百官遇有应行跪安谢恩各礼节,皆向御座恭行。每日召见王公百官,该员先向中设御座跪安起,入东暖阁启对。依东设案,中设监国摄政王椅座,旁备矮杌凳,监国摄政王在座,如命召对之员坐,即各就杌坐,如不命坐,则侍立。启对毕,摄政王命退,即退出。这些礼节,到辛亥以后,摄政王已无大权,但在小朝廷里还有一部分实行。
——摘自《紫禁城的黄昏:评注插图本》,世纪文景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英] 庄士敦著 高伯雨译注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