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答张生
崔莺莺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莺莺,唐代的一位真实的薄命佳人,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时隔千年,我仿佛还看到她柔媚而刚毅的眉眼,听到她凄婉而悠长的叹息。
诗人元稹写有又名《莺莺传》的传记文学《会真记》。他托名张生,记叙自己在山西蒲州(治所即今山西永济西南之蒲州),与崔氏孀妇之女即其中表妹莺莺的一段艳遇。他以《春词》二首挑逗,托莺莺的婢女红娘以传情,并且夸大其词哀怜求告:“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不知是出于久闭深闺的少女之情窦初开,还是出于对元稹的同情和欣赏,或是还包括了兵乱之中对元稹设法保护了她们母女的感激,惊才绝艳之莺莺回以《答张生》(又题《明月三五夜》)一诗。上述这首诗,字里行间燃烧着青春的火焰,但创造的却是月明花影幽期密约的典型情境。在她之前,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之句;在她之后,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 · 元夕》)、朱淑真“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元夜》)之辞,应该都是前人之作隐约的隔代回声。
莺莺之父崔鹏只是小小的“永宁尉”,元稹对莺莺始乱终弃,中举后攀上了位高权重的太子少保韦夏卿,娶其幼女韦丛为妻。莺莺后来择人而嫁,元稹居然以表兄的名义厚颜求见,莺莺飨之以闭门羹,并作“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寄诗》),以及《告绝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她坚守的,是自己的人格的最后一道防线;她维护的,是一个女人在轻薄之徒面前的最后的尊严。
《唐诗分类品赏》
李元洛著
中华书局出版
有人怀疑上述之诗的真实性,认为元稹的《莺莺传》是传奇小说,乃元稹之拟作,而为《全唐诗》所误收。我不以为然,因为《莺莺传》并非虚构之小说,而是元稹托名张生的真实的自叙或自传,而且传中又特笔点明莺莺侍女红娘对元稹介绍莺莺说:“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莺莺传》中还记写了他们别后莺莺给元稹的回信,此信情文双绝。元稹应该给忘年交诗人杨巨源看过,不然,杨巨源就写不出有所批评的《崔娘》一诗:“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元稹的后半生对莺莺始终未能忘情,有多首诗咏叹自己的这一初恋,诗中的“双文”即指莺莺。宋人王铚在《〈传奇〉辨正》中就早已指出:“其诗中多言双文,意谓二‘莺’字为双文也。”可见元稹既爱其色,复重其才,综上所述,《答张生》出自莺莺的纤纤素手毋庸置疑也。
作者:李元洛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