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也是志愿军中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1944年2月,杨根思参加新四军,成为苏中军区第1团的一名战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杀敌,屡建战功,荣获爆破大王、战斗模范、一级人民英雄、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9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接见。10月,杨根思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1950年11月7日,杨根思随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由于紧急北上,这个长期驻守南方的部队,连棉衣都没有换上。一部分战士是在火车和车站上领到一些棉衣,有2/3的官兵没有棉衣。当他们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迎接他们的是东部最为寒冷的盖马高原。很多战士是第一次看到雪。皑皑白雪,摄氏零下30到40度的严寒,北方冬天的冷酷和严峻首先袭击了这些年轻的战士。还未曾打仗,他们便开始面临生死的考验。
兵团的大部队在莽莽雪原上行军,要想隐蔽也非常困难。美军的飞机不断轰炸扫射,兵团运输物资的汽车被炸得所剩无几。所有重型火炮只有丢下,部队只能带一些轻便火炮和轻武器前进。
这期间,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刚刚一个月,当时的志愿军还没有完善的后勤部队,后勤补给由东北军区负责。大批部队入朝,后勤供应难以承受。在严寒的冬天,别说作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都是奇迹。
恰在这个季节,朝鲜北部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 度。在饥寒交加中,战士们艰难跋涉。连长杨根思鼓励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严寒,并发动大家想办法抵御严寒,战士们把毛巾、军毯、棉被、雨衣等一切能御寒的东西,包裹在身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在长津湖畔,据守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的美军部队,向志愿军第20军58师和60师的阵地展开猛烈进攻,企图打开接应新兴里和柳潭里美军部队的南逃通道。
杨根思奉命率领第3连3排坚守下碣隅里1071.1高地东南方的小高岭阵地。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这里是卡住敌人南逃的咽喉,也是志愿军必须坚守的要地,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
营长王贯一向3排下达命令:“要记住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
▲朝鲜人民为杨根思修建的烈士墓
杨根思接受任务回来,向全连进行战斗动员。他讲了三个“不相信”:“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叫它瞧瞧中国人民的厉害!”杨根思亲自率领第3排战士乘着夜色进入小高岭阵地,并对固守小高岭作了周密的部署。
黎明时,天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地直叫,雪花直往战士的脖子里钻,战士们蹲在用冻土块筑成的工事里,脚上的鞋袜早已冻在了一起,手指已经冻得拉不开枪栓,饥饿更是一阵阵地袭来。
29日拂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密集的炮弹落在阵地上,巨大的爆炸声,尖锐的呼啸声响成一片。弹片、树枝、石块、黑色的雪团……飞溅起来,又被浓烟所掩盖。小高岭已不再是石、土、树木和积雪构成的山头,而是弹片横飞、汽油弹燃烧的地方;小高岭不再是原来的标高,而是被削去一层,改变了原貌的山丘。
美军爬向小高岭,这些迷信钢铁力量的美军,以为这个小山头是可以轻易占领的。
杨根思沉着冷静,在敌人距离山岭只有三四十米时,他发出战斗的命令。轻重机枪首先开火,一颗颗手榴弹在敌人堆里爆炸。敌人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倒下。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
敌人以更加猛烈的炮火轰击小高岭,十几架飞机轮番地轰炸、扫射。小高岭很快变成了一片火海,杨根思毫不畏惧,他要战士们留少数人监视敌人,其余的人都隐蔽起来,等敌人爬上来再打。果然,轰炸、扫射一停,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又一次冲了上来,杨根思指挥战士等待时机。当敌人离阵地只有二三十米的时候,杨根思首先甩出手榴弹,发出了再次战斗的命令,战士们同时向敌群扔出手榴弹,机枪、步枪也一起开火,打得前面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纷纷抱头往回跑,而后面的敌人仍然不断地往上涌。杨根思乘敌混乱之际带领战士跃出工事,冲进敌群,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拼杀……枪声、格斗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而杨根思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声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冲啊!”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争先恐后往山下溃退。敌人的第二次进攻又失败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首长向“杨根思连”授旗
敌人遭受两次打击后仍不死心,稍事休整又以坦克开路引导步兵发起第三次攻击。杨根思看着不断向阵地开来的坦克,决心首先干掉它。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药包准备炸毁敌坦克,刚跃身而起,就被战士赵有新一把拉住:“连长,我去!”赵有新抢过炸药包,向敌坦克奔去。杨根思下令火力掩护,赵有新猛地向坦克扑去,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敏捷地转身上山,炸药包一声巨响,坦克在烟雾中一动不动了,其他坦克见状掉头就跑。就这样,敌人的第三次攻击又被打退了。
对于这块必争之地,敌人当然不肯就此罢手,仗着拥有制空权和充足的武器弹药,一次又一次地发起攻击。每次都集中重炮和B—29型轰炸机,把成吨的炮弹、炸弹和燃烧弹倾泻在小高岭上。但是,尽管钢铁、石块、烟火满山飞扬,杨根思带领的勇士们仍然屹立在山头,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的进攻打了下去。
一次,敌人爬上半山腰,杨根思命令8班班长带上半个班,从山腰插向敌人侧面拦腰打去,其余人由3排长率领,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从小高岭往下冲。志愿军战士们越战越勇,如猛虎下山一般杀向敌群。敌人遭到两面夹击,惊慌失措,留下数十具尸体,狼狈逃窜。
战斗愈来愈激烈,在混战中,又有一批敌人涌了上来。机枪手在战斗中中弹牺牲,3排副排长在用枪托砸烂敌人的脑壳后也倒了下去。随着人员和弹药的减少,杨根思和战士们知道更惨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勇士们互相鼓励着:“坚决守住阵地,敌人上来一个,就消灭一个。”
29日中午,敌人的第8次进攻开始了,8班班长一手端着自动步枪,一手拿着手榴弹跳出工事,一边射击一边投掷手榴弹,中弹光荣牺牲。战士刘玉亭见此情景,一把扯去包扎在头上的纱布,端起机枪,站起来一阵猛射。一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被弹片击中的他使出浑身的劲,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
烟雾里,重机枪排排长向杨根思报告:“机枪子弹打光了。”“人呢?”“除了我,还有一个负伤的射击手。”“你们撤下去。”杨根思命令道。“那你呢?”排长问道。杨根思说:“我留下坚守阵地,有我在,阵地就在,你们快撤,这是命令。”
小高岭在片刻的宁静后,又响起了巨大的枪炮声,敌人又发动了第9次冲击。40多个敌人以为山头上没有志愿军了,可以轻松地占领山头了。他们没有想到,此时,已负伤的杨根思抱着阵地上仅有的一个5千克炸药包,在坚守阵地,在静静地等待着他们。
敌人挥舞军旗、叫喊着涌了上来。说时迟,那时快,杨根思猛地拉燃导火索,从阵地上一跃而起,抱着点燃的炸药包冲入敌群……就在这群美国兵惊得发愣时,杨根思这个浑身是胆的英雄,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和肉体守住了1071.1高地的东南屏障——小高岭,为当晚志愿军向下碣隅里敌人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守卫东山的部队在杨根思英雄形象的鼓舞下,千军万马冲向敌阵,给了美军陆战第1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杨根思的英勇事迹,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命名其生前所在的连队为“杨根思连”。
1952年10月15日,杨根思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把杨根思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在安东市(现丹东市)锦江山麓。1953年9月,杨根思烈士墓从安东迁往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本文摘自《抗美援朝11杰》,抗美援朝纪念馆、张校瑛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该书是朝鲜最高荣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获得者杨根思、黄继光、杨春增、伍先华、邱少云、孙占元、胡修道、杨连第、许家朋、杨育才、李家发11位特等功臣的故事。
作者:张校瑛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