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刘少奇主持召开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并作题为《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的报告。
革命斗争中,有顺境必有曲折,错误挫折在所难免,能汲取教训为至善。为什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失败了呢?特别是牺牲了游击战争发源之地的老种子部队,由谁来承担责任?我们可以争论,但不妨对照新四军在华中的蓬勃兴盛和辉煌胜利,可见功过兴衰,必有是非对错,洞若观火。
重新整编的新四军,壮大了许多。但仓促组建后的问题繁多,很不统一、更不平衡。“皖南事变后遗症”、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项英的错误思想影响,都不可小视。
父亲首先抓住思想政治整顿。此时,“皖南事变”突围脱险的胡立教等人陆续归队,使大家对“皖南事变”的详情及原因,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刘少奇一针见血地总结经验教训:“没有按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敌后,举起民族抗日的旗帜,求得发展壮大,被统一战线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结果,在皖南的弹丸之地守株待兔,守了三年,没有守到兔子,却守来了一只老虎,反而把自己吃掉了”。
“没有按中央的指示”,似耳熟多闻。而当年此事的“结果”,是真被“吃掉了”,是真的死与亡!错误与挫折启迪我们,必须迅速肃清党内军内错误思想。父亲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党军”的任务,强调“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完全执行党的政策命令来完成党的任务”。为消除“皖南事变”后的茫然困惑,凝聚军心、统一思想、发展壮大,奠定了稳固基础。
▲抗日根据地出版的《论党内斗争》单行本。
1941年春,日军加大“扫荡”、加紧诱降。韩德勤手下的苏鲁皖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裹挟三万部属投敌,即被汪伪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仍驻泰州,对我作战。
3月13日,中央军委将情报通告刘少奇和陈毅。紧急严密部署的同时,18日,陈毅、刘少奇发通令讨伐李长江部。当夜,粟裕率一师万余指战员奇袭,地方部队四面开花,隐蔽战场集中发威。20日,攻克泰州,李伪军两个支队六千多官兵反正投诚新四军,另五千多守军被我全歼。泰州外之余部,在我讨逆围攻下崩溃四散,李长江仅带身边数十骑遁逃南京,日伪所谓的集团军覆灭实亡。
这又是场运动战、游击战加隐蔽战的经典,精彩纷呈,速战速决!
▲1941 年7 月2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作《论党内斗争》的演讲
刘少奇强调指出:“过去我们用了极大的力量反对韩德勤向我们的进攻和摩擦,其唯一的目的除了自救外,就是为了抗日,为了争取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的权利。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去抗日了。这是……早已企求与不可松懈的责任……必须集中一切注意去打击日寇汉奸,同时必须发动、组织与武装数十万数百万群众……一道打击敌寇、汉奸”。
综上概括:无论白区红区,父亲在华北两年多——从无到有、夙兴夜寐勤文武,以柔克刚、枕戈待旦力抗倭,“对此漫嗟荣辱”。无论敌占区解放区,父亲在华中两年多——以弱胜强、“沙场烽火侵胡月”,反败为胜、“而今迈步从头越”,战地叱咤风云!
刘少奇说:“实践的结果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说服那些不同意见的人”。邓小平说,毛、刘、周、朱这一代领导人是历史形成的。在中国革命实际成败中,检验出孰是孰非;在最重要关头,推举出第一代领导集体。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史称1941年“九月会议”或“整风会议”,检讨正确与错误的路线问题。
胡乔木回忆:“陈云同志9月11日的发言中说,过去十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刘晓(华中主管城市工作)同志到白区工作才开始改变。刘少奇同志批评过去的白区工作路线是错误的,现在检查起来,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过去十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据此,陈云同志提出,有些干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第二天,弼时同志说:……我党的毛主席、刘少奇同志能根据实际情形来工作,所以犯主观主义少些。康生……的发言中检讨了在白区工作的政策上与少奇同志的分歧,承认今天看起来是少奇的对……主观主义的错误路线把白区工作弄光了。如果那时中央是刘少奇负责,情况将是另一样。九月会议上陈云等同志对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的评价,后来也成为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观点。
▲本文摘自《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刘源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源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