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于1957年4月1日《文汇报》上的汪曾祺的两篇短文
■杨新宇
复旦图书馆购置了自助借还机,借还都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因此常会与书有一个美丽的邂逅。近日我去还书时,恰巧看到旁边有一本别人刚还的《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广陵书社2016年7月出版,系徐强先生所著,于是借了回来翻阅,徐强在该书后记中说:“笔者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新版《汪曾祺全集》的编纂工作,分工主编和执编散文、诗歌、杂著各卷。年谱撰著与《全集》编纂同步进行,可以说是《全集》编纂的副产品,也是《全集》的必要学术基础。”然则,《年谱》中所列入的作品,也就是行将问世的新版《汪曾祺全集》中的全部了,《汪曾祺全集》的小说卷以《汪曾祺小说全编》之名,已于2016年出版,剩余的散文诸卷听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因为参加过少许《汪曾祺全集》编纂的前期筹备工作,所以我对北师大旧版《全集》失收的作品相对熟悉,对新版《全集》的工作也颇为关心。一翻阅《汪曾祺年谱》,竟发现尚有不少重要文章遗漏,如《文汇报》上的《战争》《马莲》,特此整理出来,以免新版《全集》失收,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战 争
如果你懂得外国文,我希望你把这首佧佤族的民歌翻译出来。佧佤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境大山里的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的气候大概很冷,他们用木杵舂着米吃;他们有许多悲哀的、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有一首歌歌唱一对青年生前不能相爱,死后变成了天上的一对星星,这首歌据说有一万多行……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什么呢?我不知道什么了。然而我知道这一首一共只有两句的歌,我非常想把它告诉每一个人,我希望你把它翻译出来,翻译出来叫全世界都看一看:
斧头砍过的再生树,
战争丢下的孤儿。
马 莲
你唱你的三,
我对你的三,
马莲开花在路边……
——儿歌
你看见过马莲吗?
马莲是一种很动人的植物。马莲的叶子可以穿鱼,揭开鱼的腮,穿过去,打一个疙瘩,拎着——这会断吗?不会!马莲的根可以做刷子,洗衣服用的刷子,炊帚、擦痰桶、擦抽水马桶用的……这样洁净的、坚韧的、美丽的根!
我真想看看马莲,看看它在浅水的旁边,在微风里,一丛一丛的,轻轻地摇动着,摇动着细长的叶子。
我没有看见过马莲。
这两篇散文虽短,但弥足珍贵,汪曾祺在“十七年”时期的文章本就不多,文艺性的作品就更少。两篇散文发表于1957年,正如适时绽放的两朵小花,与他的另两组散文《冬天的树》《星期天》及诗《早春》一道,为“百花文学”的短暂繁荣添了一小片风景。两篇散文提供的信息也挺丰富,其风格已与建国前的散文或散文诗《私生活》(参见“文汇App”今年5月5日的拙文《毕竟,汪曾祺骨子里是个诗人》)完全不同。汪曾祺1950年夏进入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编辑部工作,这两篇散文分别由民歌和儿歌引发,于中可见民间文学对作者的影响,但这两篇散文仍然非常文艺,篇幅虽短,其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的散淡风格,已在预告他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风貌。《战争》介绍一首佧佤族(即佤族)的只有两句的歌,但前面却说了一大通看似无关的“废话”,用一万多行的歌衬托出只有两句的歌;《马莲》就更令人“啼笑皆非”,前面像模像样地介绍马莲、赞美马莲,最后一句竟然是“我没有看见过马莲”。
另,《文汇报》在1989年还曾举办过一次1988年度的文学新人评选活动,并于1989年4月25日在《文汇报》上刊出了《关于1988年度全国文学新人的评选》的报道,当时选出的是刘恒、乔瑜、杨志军等五位作家,报道中特别提到了汪曾祺给乔瑜和杨志军的评语,关于乔瑜的《少将》,文章提到:“汪曾祺更认为‘《少将》中的“少将”是多年来纯粹形式主义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教人伪善的教义所造就的一个正常的怪物。而这样的怪物,当时是随处可见,但还没有人写过。作者的语言极有青春气息和幽默感,但不流于轻佻和玩世不恭’。”而对于杨志军的长篇小说《海昨天退去》,则提到:“评委汪曾祺就说它‘写一群在难以想象的恶劣条件下,在青藏高原铺设输油管线的工程兵的悲惨生活和他们悲惨的死。他们要去征服自然,结果却被自然征服,并被毫无心肝的社会遗弃,摧毁。这是一场历史性的悲剧。作家笔下随处带有炽热的抒情,和深邃的愤怒的思索。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少见的杰作’。”乔瑜后来编了不少电视剧,于2005年英年早逝,并未在文坛享有大名,杨志军后来则也成了名家,曾以《藏獒》系列名重一时,他的风格与汪曾祺迥异,但其作品竟被汪曾祺视为“震撼人心的少见的杰作”,亦属难得。汪曾祺的评语,当是《文汇报》编辑部所抄录,不知可否算作他的佚文,究竟该不该收入《汪曾祺全集》或可商榷,但应补入年谱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