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俄明的格特鲁德》插图
崔莹
书名:《怀俄明的格特鲁德》(Gertrude Of Wyoming; Or The Pennsylvanian Cottage)
作者:汤玛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
出版社: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London
出版时间:1857年
1870年,菲利普关于英国文学的论文获得最佳论文奖,大卫·普瑞德将苏格兰著名诗人汤玛斯·坎贝尔的长诗集《怀俄明的格特鲁德》作为奖品送给他。一百四十七年后,我在格拉斯哥的一家旧书店发现了这本书,注意到这本书扉页的相关祝福和署名。但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插画——三十五幅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版画制作公司“丹泽尔兄弟”刻制的版画,当即决定收入囊中。
“丹泽尔兄弟公司”创建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创办者是来自英格兰北部诺森伯兰郡的乔治·丹泽尔和弟弟爱德华·丹泽尔,这家公司是伦敦最重要的木版画雕刻公司,雕刻了很多重要的插画,包括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其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以及爱德华·莫克森出版社出版的由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绘制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丁尼生诗集》。他们雕刻的木版画大多由著名插画师设计,包括约翰·坦尼尔、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约翰·米莱斯和阿瑟·休斯等。那时,因为木版画比之前的铜版画、钢版画成本要低,在细节处理上也毫不逊色,有助于图书的批量生产,所以丹泽尔兄弟在英国影响深远,指导着人们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视觉化认知。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五万四千幅“丹泽尔兄弟”公司刻制的版画。
《怀俄明的格特鲁德》写于1809年,诗人仿照英国桂冠诗人爱德蒙·史宾赛的风格写成,其艺术价值不逊于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佃农的周六夜》和拜伦的长篇敘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最近这些年,“美国屠杀印第安人”的故事已经被讲述了很多,而《怀俄明的格特鲁德》讲述的却是印第安人对白人的屠杀,并且是在英国殖民者的带领下。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印第安部落却站在英国一边,帮助殖民者屠杀拥戴独立的白人居民。发生在1778年7月3日的“怀俄明惨案”便是其中之一。在该事件中,三百多名无辜白人居民被杀害。
故事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树林里。英军上校约瑟·布兰特率领部队和印第安人突袭了拥戴独立的白人村庄,让那里变成了一片废墟。村庄平静的过去、历经的劫难和颓废的现在成为诗歌咏叹的主题。
诗中充满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悲伤满怀却处处隐忍,感人至深。缺陷是有些细节可能与事实不符,或者不准确,比如有人指出当时约瑟·布兰特并未在现场。实际上,更令很多英国人恼羞成怒的是,这段历史原本就很不光彩,坎贝尔的这首长诗却让这段历史更广为人知。
这本书是我在格拉斯哥淘到的,凑巧的是,坎贝尔出生于格拉斯哥。坎贝尔的父亲是辗转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和苏格兰之间的烟草商。他们家一直富裕而安定,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坎贝尔的父亲赔了几万英镑,几乎被击垮。坎贝尔从未去过美国,但美国历史对他一家人的影响很深,这大概是他选取美国历史创作长诗的原因。
在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坎贝尔又去爱丁堡大学旁听法学的课程,他业余时间以做老师和写作来挣取生活费。1799年,在英国浪漫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共同谱写的《抒情民谣集》发表半年后,坎贝尔的长诗《希望之乐》发表。这首诗中充满华丽的修辞和说教,书写的都是男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包括法国大革命、波兰被瓜分、黑奴问题等,《希望之乐》大获成功。盛名之下,坎贝尔却选择激流勇退,他前往德国游历,旅程经历启发他创作了诗歌《霍亨林登》 《你的英国水手》和《战士之梦》等。坎贝尔晚年创作的诗歌数量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生命之川》,该诗描述人们年幼时和年老时对生命历程的不同感悟。
1844年6月15日,坎贝尔在法国北部滨海城市布洛涅去世,后被葬于西敏寺的“诗人角”,和他同眠于此的包括英国文豪乔叟、雪莱、济慈、拜伦、狄更斯和哈代等。
回顾自己的一生,坎贝尔认为《怀俄明的格特鲁德》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他对它的喜爱超过其1799年的代表作《希望之乐》。而在历史上,这首诗也举足轻重,它是第一首英国作家以美国事件为背景创作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