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与货币起源》施云江 范娜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陈军
关于世界货币的起源,国际学术界的观点基本一致——世界最早货币是中国的海贝。德国国家古钱币博物馆对世界货币的排序极为严谨周全,它收集了世界上最早起源的人类货币(除金银外)共十一种,分别是:货贝,中国;玉髓,西非、奥博斯坦;基斯钱币,非洲西海岸国家;刀币,中国;箭束,非洲;铸饼,泰国北部和缅甸;帽状金属,马来西亚;Tikal,泰国;茶砖,中国西藏。其中,中国的“货贝”排在第一位。而大英博物馆虽然没有对货币起源进行明确的排序目录,但它认为,人类货币是从四千年前到三千年前的中国货贝开始的。中国货币起源专家萧清先生则在他的《中国古代货币史》一书中,把最早货币的起源范围缩小至中国南方的暖海地带。而在这本施云江、范娜著的《奉贤与货币起源》一书中,则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世界货币的最早起源,正是在中国上海的奉贤。可以说,该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论点,对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首先从古文献中寻找货币起源的蛛丝马迹。春秋吴越战争后期“三女逃亡”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吴王夫差的三个女儿放弃西南方楚国的活命之地,而是不合常理地向东逃亡到吴越边境的奉贤绝地。作者分析指出,三女并不是盲目逃亡,而是有意选择了奉贤这一当年的经济重地——奉贤的繁荣正是因“贝”而起。四千多年前,舜帝早年因流浪而与奉贤渔人典龙结为患难兄弟,舜继王位后,请典龙出任“纳言”官,最后竟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海江文化的结合。典龙从用“贝”作饰到用“贝”作币,使奉贤逐渐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采贝文明”。该书论据之二,是二千五百年前大学者言偃不顾老迈,于六十三岁那年从家乡常熟出发,来到海隅(今奉贤)开馆讲学的史料记载。当时听言子讲课的有“官宦士绅、盐铁百工”,正可说明当时奉贤因“贝”繁荣的特殊兴盛场景。除了从众多的古文献、出土夏代陶瓮等文物上寻找证据之外,书中还详叙了两次实地探测四千多年前奉贤海岸线上留下的采贝遗址。“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组织起巨大的人力资源进行、而又不以筑成‘海岸’为目的的唯一的海岸工程。”
作者指出,贝壳作为货币流通,不在于它的实质价值,而在于其发行者部落联盟主政者的权威和信用。“‘贝币’易物是脱离了实物货币的对等关系,是一种信用货币;而未来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也应该以信用社会公共化为基础。”
该书的出版令人关注,但也有论者认为,有关奉贤与货币起源的论证,要得到公共社会的认同,尚需时日。当学术与传奇互相叠加,文献与遗址互为补充,推理与考证互相接近,可以肯定的是,该书对世界最早货币起源的研究与论证,必将启发学界对一直处于史学边缘地位的货币起源研究的新思考。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