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与本文作者之一唐斯复签署的《<长生殿>英文译本授权使用合同》
■唐斯复 吴沙
2007年10月11日,北京天清气朗,我们去拜访杨宪益先生。
穿过后海边的小胡同,找到一个小门口,迈进一个小院落——抬头望天,仿佛天都缩小了!这一连串的“小”让我们惊讶,它们却呵护着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杨宪益先生是蜚声中外的翻译家,《红楼梦》是因为他由中文译为英文的辛劳,方能够漂洋过海世界流传。明清传奇《长生殿》也是他的翻译作品。他的笔,耕耘的皆为浩瀚的文字,中华民族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字。我们就为此而来。
当年10月,由上海昆剧团和文新集团唐斯复工作室联合制作的中国昆剧全本《长生殿》演出旗开得胜,开创了令人欣喜的昆剧新局面:青年观众踊跃购票看戏,首轮八场结束昆剧“0”票房的困境。我们向翻译家传递舞台上下、剧场内外的群情激奋——我们终于能看懂昆剧了!“看不懂的中文看英文,看不懂的英文看中文,感谢翻译家指点我们全看明白了。”
我们恭敬地呈上《长生殿》演出说明书,一一说明,他不住地点头,说“好”。当我们奉上剧组给他的稿酬时,他眼睛一亮,感到意外,但言语依旧是慢慢的、轻轻的:“这是我第一次得到稿酬。我们在政府的外文局工作,所有的译作都属于职务行为。”他握着两叠万元钞票,望向墙上的夫人戴乃迭遗像:“要是我的爱人知道,她也会高兴的。”是夫人告别故国、来到中国,陪伴他度过艰难坎坷的一生;是夫人与他并肩耕耘,酷暑中汗水交流,严冬里长夜思念(“文革”中戴乃迭被囚禁数年)。杨先生从沙发扶手上的盒子里抽出一张纸巾,顷刻,小客厅里寂静无声……
之后数年,《长生殿》剧组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外,中英文对照的字幕,如桥梁一般,昆剧与观众,沟通、沟通。杨宪益和戴乃迭的《长生殿》译作,对中国第一部最大体量的昆剧面世,如同“雪中送炭”,又确实是“锦上添花”。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