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签约,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发展备受各方关注。新片区挂牌成立三年来,市政协委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提交提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专题通报会等形式为新片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三年来,市政协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全市重点任务的实施推进,努力找准政策供给和政策需求结合点,以高水平履职聚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充分展现临港新片区这一“超级工程”潜力空间,委员们提出突出制度供给、集聚高端产业、完善城市布局、强化公共服务配套等建议,而新片区积极回复也让这些高质量建言一一落实到发展的步伐中。
年内,临港新片区协商活动站还将持续开展活动,通过这一平台,政协委员将深入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了解临港、助力临港、赋能临港。市政协也将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临港新片区建设关键环节,持续调研、接力建言,努力提出高质量对策建议,广泛凝聚团结奋斗的共识,为上海落实好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贡献智慧力量。
聚焦制度创新建箴言,牵引更高质量开放
今年3月1日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新片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条例》对改革创新成果进行了固化和完善,也将正在推进的制度创新纳入其中。
立法进程中,市政协委员们通过“政协直通车”等履职平台参与《条例(草案)》立法协商,提出意见建议。临港新片区制度的创新性、引领性,正是通过《条例》中的条款鲜活地展现给境内外市场主体。
今年春,全球最大型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靠泊洋山港区,上港集团为法国达飞公司集装箱班轮提供LNG燃料加注服务——这是中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开展这一业务正是获益于《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这一法条让新片区的先行先试走在了全球前列。
同样位于新片区洋山特殊综保区内的璞擎电子,是一家“两头在外”的企业,从海外以保税方式进口电脑旧机,经维修翻新后“再生”,复运至海外销售。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支持下,企业产能提升了16%。截至目前,累计进口11批次共34361台再回收电脑,货物进出口额932万美元。
该企业的落地生产是国内绿色再制造领域的新突破,这与此前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一份提案相关——这份《关于加快建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保区的建议》中,政协委员们建议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着力推动洋山特殊综保区配套政策协同落地落实,培育国际中转集拼等关联产业。新片区管委会积极吸纳建议,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全面加强制度创新,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今年5月,马士基完成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推动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政策落地,提升航运枢纽能级;去年12月,上海戈海船务有限公司完成首艘入籍船舶增值税退税,实现境内建造船舶出口退税政策落地。
此外,美国第三大汽车电商平台Carloha汽车保税维修、通用电气窄体机发动机、东方航空宽体飞机保税维修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上半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累计实现进出口额829.8亿元,同比增长26.3%,预计全年实现区域进出口额1800亿元,同比增长39%。上半年,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全年实现区域经营总收入6800亿元,同比增长33%。
政协委员们对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也有更多期待。原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民建议要创新监管制度,对特殊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采用“点面结合”办法将围网区政策延伸到临港新片区内。市政协常委、经济金融委副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建议洋山特殊保税区依托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平台,把原来的分类货物监管方式与大数据、云平台结合,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内高端制造、在岸离岸贸易结合更高效。杨德妹、费俭、安琦等委员建议,围绕“开放枢纽门户”“高端产业引领”“全球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构建开放政策体系、加快特殊综保区建设、加快离岸功能培育。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黄跃说,政协委员充分利用主职工作、政策数据等优势,准确分析把握问题,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献计献策,目前正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重点聚焦保税维修检测、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加工制造、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创新业态。
聚焦产业集群献良策,政策红利化为实际效益
临港新片区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政协委员们聚焦壮大前沿产业集群提出建议,以政策之“特”带动新片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功能更“优”,解决瓶颈问题,全力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效益。
新片区生命蓝湾,产业集聚效应初见成效。君实、药明生基、臻格、都创等项目陆续投产,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近半年,康希诺、美敦力、迪赛诺等生物医药头部企业接连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园区已落地项目110余个,集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涵盖创新生物药、重点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张江研发、临港生产,是上海探索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市政协委员方奇钟认为,张江科学城的产业集聚与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制造应该更好南北联动,生物医药等产业应该利用好新片区开发资源做大做强。
徐玉芳等政协委员递交了《关于优化支持政策体系,提升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能级》的提案,建议差异化布局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通过政策鼓励和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公司,与张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GMP中试、GCP临床试验基地有效衔接,解决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资金瓶颈,孵化和壮大一批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
“园区开发者十分愿意倾听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们的建议,对产业规划、配套建设等及时回应。”临港奉贤公司董事长邹林昆这样看。
这几天,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上海碧博生物药大规模合同研发生产综合生产平台项目正式竣工,成为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等生物药的生产基地。8月下旬,临港二期项目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底竣工。这两个项目将与张江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联动,为药企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程服务。
徐玉芳委员建议在临港新片区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系,也得到了回应。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海默尼药业、琅铧医药等多家公司保税研发设计项目已落地,未来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推动设立保税研发设计中心、孵化平台和研发实验室。借助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入驻企业赛生医药可在上海储备大量国际药品,再针对亚太各地需求进行分拨,打造更稳定的供应链。
市政协委员李军民建议在临港自贸区建立独立第三方临床研究机构,依托上海专科医疗资源及国际化的实验,机构运行可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吸引顶尖临床专家,根据项目进行创新性临床研究,赋能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功能定位。同时,临港新片区应充分利用人才税收等政策,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转化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生物医药早期项目。
据统计,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涉及总投资490亿元,目前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本身,临港新片区制定出台了“1+4+X”产业政策体系,并不断迭代升级。将政策资源更精准地聚焦于关键核心研发突破、临床上市、规模化扶持等,对标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区域。
聚焦城市治理谋良方,打造人民城市“新城样板”
日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新片区基本形成“滴水湖AI创新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产城融合区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100%,落实智能网联汽车4大类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新型智慧社区达到10个,智慧应用场景达到60个。
年初上海两会上,徐玉芳、曾凡一、黄勇平、俞飚、桑标等委员提出《聚焦社会源废弃物绿色低碳循环利用助推临港新片区“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已融入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将打造一批低碳示范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50%,新建住宅、公共停车场充电桩配建率达15%,新建屋顶光伏及绿化覆盖率达100%,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下降1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80%以上。
目下,新片区管委会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总体目标,一体化推进临港新片区和南汇新城建设,努力将南汇新城打造成为“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
“临港新片区要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范本’,要在综合配套方面下功夫。”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副主任,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认为,拥有海港和空港的临港新片区地理位置优越,要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智慧型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未来城市。
“临港新片区是否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相关规划?会否考虑将社会组织一并纳入规划?”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潘江雪一直致力于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在她看来,临港新片区不仅有资金的导入,还将有大批量人才导入,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就要靠人文建设来助力。
目前,位于滴水湖畔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全面启动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将于9月底基本竣工。刘刚、李和兴委员建议依托临港五大高校内设立国际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在国际大师指导下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攻关,培养青年科学家,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而市政协常委、文卫体委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陈海波关注的落脚点在艺术品交易。他建议,临港可以将文化作为一个抓手,吸引更多艺术家“安营扎寨”。
作者:祝越
摄影:邢千里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