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挂牌三周年,今年也是新片区“五个重要”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是“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三年来,滩涂上长出的新城成为承载国家使命的“超级工程”,立足改革开放最前沿,敢闯敢试,在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时代大考”中交出富有含金量的成绩单: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任务完成90%;2019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累计签约项目1196个……一座拥有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正在走向世界。
这里塔吊林立,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的话说,新片区带来新希望,在临港,一切发展都力求“快人一步”,“快”不仅体现在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上,更体现在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推进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
临港新片区是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试验田”。对此,新片区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锚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标,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三年来,新片区基本建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任务完成90%,形成全国和全市首创性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
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等在此落户。三年来,新片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实现每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长263.3%。
在贸易自由方面,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使得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减少50%企业报关成本。
人员从业自由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率先探索电子口岸签证机制,设立国际人才服务港,启用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整合39大类公共服务资源,为海内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新片区的制度创新皆源于实际,针对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的诉求推进解决。”新片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处长吴群峰总结道。一个个“首创”集成了临港这三年的改革探索,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聚前沿产业,锻造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把特殊经济功能作为主攻方向。三年来,新片区充分用好体制、政策、区位、空间优势,八大前沿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内涵也不断丰富。
就在8月13日,位于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第100万辆整车缓缓驶下产线。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仅用不到3年时间,上海工厂跃居特斯拉全球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同时,其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超过95%,并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生态链。
放眼全国,每生产6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临港造”,智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新片区首个迈过千亿元级规模的前沿产业。
前沿产业发挥着“压舱石”作用。自揭牌以来,新片区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超4200亿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61.81亿元,三年平均增速超过40%。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车、氢能、绿色再制造,八大前沿产业快速形成集聚效应,“朋友圈”越来越大。“三年来,我们努力纵向打通产业链,横向培育生态链,把前沿产业规划图变为作战图,再转变为产业发展实景图。”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说。
面向下一个三年,临港已为高质量发展锚定新的方向:从聚焦大项目到关键小项目,从重视产业规模到创新能力,从“硬制造”到软系统,从招商到育商……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负责人陆瑜说,临港既要有特斯拉、中芯国际这样的“大树”,也要集聚有活力的“花花草草”,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更好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还将支持建设更多高能级实验室,导入更多功能型服务平台,“下一个三年,临港将不断生长出各种各样的创新企业”。
聚焦智慧低碳韧性,打造更具现代化魅力的新城
行走在这座“未来之城”,不时会与一些科幻感十足的场景相遇:用手机一键下单,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会载着你安全驶向目的地;环滴水湖旅游,接驳巴士同样是无人驾驶的“聪明车”;承担着路面清扫和养护工作的“城市美容师”,则是来自友道智途的无人智能清扫车……
伴随着滴水湖AI创新港启动,昨天,环湖一路辅道辟出自动驾驶测试专用车道,该路段升级为“未来交通生态圈”,落地多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混行场景应用,让人们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务。
三年来,新片区初步形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象和功能,并把智慧、低碳、韧性等代表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理念贯穿“人民城市”建设全过程,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根据新近发布的《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新片区要基本形成“滴水湖AI创新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产城融合区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智能网联汽车四大类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
新城发力,交通先行。新片区新改建道路累计开工总里程150公里,中运量运营里程41公里,主城区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60%。16辆“喝氢吐水”的氢能源公交车行驶在大街小巷,首个油氢合建站已开业,氢动力集卡途经东海大桥往返于洋山港区……到2025年,新片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80%以上,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100%覆盖。
面向未来,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城,临港新片区已立在潮头。
作者:周渊
编辑:施薇
摄影:邢千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