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精彩论点
l “海派文学”:处于流变之中的复合型文学
“海派文学”的概念比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人创作的概念大得多,具有广泛的历史包容性和历史延续性。
“海派文学”不仅指一些作家作品,一些创作风格流派,还应该包括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整个文学生态环境所构成的文学生存空间。从“海派文学”概念来看,当然离不开一些代表性作家作品和典型的地方性风格流派,但另一方面,“海派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概念,它代表中国文学发展的某种类型和历史阶段。与其说“海派文学”是一个传统的文学概念,还不如说它是从传统中脱胎出来,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最先诞生的文学、文化类型。
城市、租界、传媒、意识形态和性别要素,是影响海派文学的五个因素。
——出自《海派文学》
l 新世纪文学:“正义”观念主导下的文学
如果一定要从影响文学的主导性观念来区分20世纪与新世纪文学的差异,那么,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观念是“革命”,影响21 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观念是“正义”。
与“革命”时期文学激情的自由自在、大喜大悲相对照,“正义”观念主导下的文学是一种理性抉择的冷静和利弊权衡的中庸。
21世纪的文学“正义”是对20世纪文学“革命”的矫枉过正。
对于新世纪文学而言,“正义”的表述仅仅是开始。既有张承志式的对现实生活的执着,也有莫言式的对语言虚构的热情,还有所谓的“底层文学”和都市小说都在苦苦寻找社会生活的“正义”支点。
新技术改变了新世纪文学“正义”的基本法则。如果说网络“文学”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话,那么文学的“正义”大概不会是今天这种文学“正义”的简单复现。
——出自《文学“正义”与新世纪文学的流变》
l 文化空间:一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从文学的空间分布来考虑,现代文学带给中国文学最大的变化,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文学中心的最终形成。
上海是以生产为主的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现代型城市,它的城市空间,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不断刺激着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作家身份的独立具有标志性意义,与此相关的,是现代稿费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创新,是上海作为中国新兴城市赋予中国现代文化生产以新的意义和职能。
由于南来北往、出国回国的文化人都会经过上海,上海无形中成为一个文化枢纽,加之新闻出版、电信交通等硬件设施的完备和较为现代化的社会、文化保障体制,上海就像是一台功能巨大的现代文化生产机器,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文学、文化产品。
——出自《文化空间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特色》
整理:左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