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崇明线正加紧建设,并在长兴岛设站。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长兴1路公交经优化调整后,小区门口有了站点,不仅乘车方便,上下班通勤时间也缩短了。”朱女士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与她一样的央企员工,就有上千人居住在崇明区长兴岛清水苑小区。
公交不绕道,开到家门口,畅连厂门口……滨江临海的长兴岛,目前已集聚着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中远海运等央企,以及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等一批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在12万的总人口中,企业和机构职工就占了四分之三,便利快捷的通勤方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落实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履行服务驻岛企业发展重要使命,协调推进长兴岛开发建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管委会将推进岛内民生事业优化和产城融合发展,与推动长兴岛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一体谋划,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答好为居民服务、为驻岛单位服务的考卷。他们从交通出行入手,让岛域微循环畅通起来,并逐步扩展到产城融合发展和民生工程诸多方面。
用心用情用智,搭建“双向奔赴”桥梁
本月起,崇明巴士公交公司对长兴1路公交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进行调整。在既有基础上,新增仁建路潘圆公路站(上行单向)、渔翔路圆芳路站(双向)、渔翔路渔家乐路站(新延伸后的终点站),同时取消渔翔路圆瑞路站(双向)。仔细观察便可发现,新增站点全都紧邻大型居住社区。
公交改线与民生关系重大。据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管委会和多家央企、产业园区、行政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更加直接,联系也更为紧密。同时,长兴岛还建有极具代表性的“第二书记”工作机制——选派央企党员到所居住村居担任党组织“第二书记”,其身份多为企业内部负责党群工作、班组长的职工,一来增强央企职工在居住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来赋能社区治理,集中反映居民需求与呼声。
地企互联互动推动的基层治理模式,注重了解央企职工的多层次需求,精准提供多元化服务,切实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更多福祉。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陈斌说,在他们收集到的许多意见和建议中,对于优化完善岛内交通的呼声相对集中,于是由此入手。5月以来,相关的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就安排了近十次,参加的有行政管理部门、央企代表、居委会、居民代表,大家一起坐下来,详细求解公交线路服务民生的最大公约数。
最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而成的调整方案在6月通过政务公开进行公示,一些市民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等方式询问什么时候能开通,或者是调整之后要如何换乘延长线等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作出回复。
未来长兴1路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为更多市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员工提供出行便利。而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更着眼长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轨道交通崇明线正加紧建设,并在长兴岛设站。建成以后,长兴岛到浦东新区只有1站距离,到人民广场也就40分钟左右,岛上交通将更加便利。紧抓这一重大机遇,管委会将联合各方主体,共同构建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省际客运、“P+R”于一体的综合型交通枢纽体系,后续在岛内交通完善、岛内外交通联动方面,还会结合实际需求作出更多调整优化,更好为市民群众服务。
为长兴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缺什么就补什么。在民生领域,长兴岛发力一个“贴心的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进一步在“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上下功夫。
就医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长兴分院(崇明区长兴人民医院)肿瘤门诊开起来了,患者足不出“岛”就可接受化疗。
就学方面,去年9月,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迎来新生。据悉,这是“名校+新校”模式下首家落地长兴岛的学校。通过引进、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为长兴岛打造一所家门口好学校,也为推进世界先进海洋装备岛建设战略定位作出基础性、先导性贡献。
商业配套方面,结合凤凰小镇38号地块动迁安置房建设,同步建设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体。管委会将持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设施能级。规划以长兴岛地铁站为核心区域,提升“商业商务、生态休闲”核心功能,为周边提供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商业商务和产业服务等高标准配套服务,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生活平台,以及商业规模效应,更好满足居民群众日常需求。
轨道交通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央企入驻,为长兴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长兴奋起”目标,着力打造“海洋长兴、品质长兴、数字长兴、绿色长兴、平安长兴”。随着长兴岛地铁小镇开发即将启动,一个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智慧绿色、充满魅力的高品质TOD特色小镇即将崛起成为长兴岛的会客厅、对外展示的窗口和门户,成为带动一座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名片。
作者:史博臻 张钧琪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