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特别的司法拍卖仪式在浦东新区某小区举行。此前参与竞买车位的业主们早早来到现场,按照拍卖时的出价与时间顺序,共计选走8个子母车位与75个普通住宅车位。这起由上海金融法院首创的“打包上拍、分拆竞买、价高优选”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新机制完成试行。
批量不动产,评估价动辄上亿元,但有能力竞拍者寥寥,容易陷入流拍,不利于涉案资产的处置与流动。以这起案件为例,被抵押的不动产是居民小区452个停车位,一头关涉居民停车的现实需求,一头又关涉案结事了。
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上海金融法院认真解剖麻雀,以这452个停车位为切入点,聚焦涉及民生的金融案件执行难点,通过基层调研回访、业界座谈等,刀刃向内,主动改革创新,创设新型竞价规则,使主题教育的成效落在提升金融审执质效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实处。
避免“业主买不起、法院卖不掉”
“如果小区车位整体拍卖给了别人,我们以后还有机会购买车位吗?”“小区车位本就紧张,车位受制于人,我们的车停哪儿去?”该小区举行的座谈会上,来自上海金融法院的执行法官与小区居民面对面,居民抛出的这些问题,事关全小区452个停车位的“命运”。
因小区原开发商涉诉,用于抵押融资的一幢综合商业办公地产及452个停车位,即将进入司法拍卖程序。这看上去是一起平常的执行案件,标的额约在10亿元,流拍风险比较大。与此同时,承办法官们接到来自同一小区业主的电话,纷纷关心车位的去向,并透露购买车位的意愿。
“涉案452个车位均在一本产证上,一般司法拍卖模式是作为整体拍卖,如果拆开拍卖,一个案件就要变成几百上千个”,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钟明介绍说,这类案件执行的难点在于:分则成“案山案海”,合则导致“业主买不起、法院卖不掉”。
但既然涉及群众关切,执行法官们决心以该案件为起点,研究批量不动产拍卖难题的解决之道。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法官首先带着问题赴小区了解居民意愿。
据居民反映,小区停车位比较紧张,大家买车位需求强烈,现场咨询与线上“车位需求调查问卷”结合,初步表达购买车位意愿的业主不少。
在全面了解小区居民对停车位的需求、参与司法竞拍意愿、竞价心理价位等情况基础上,尊重大家对处置方案的意见建议,法官们后续研究确定了竞买资格、投向业主的车位数量及起拍价。
法官们介绍,通过这起案件要解决的其实有两件事,既要最大限度让想竞买的业主“买得到”,又要通过司法拍卖程序顺利“卖得出”,过程中还要避免拍卖衍生争议问题。
事实上,数年前,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首创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机制,也是分拆式处置方式。参考这一机制,金融法院专项执行团队多次研究,最终制定了全新的竞价规则——打包上拍、分拆竞买、价高优选。
法院与某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合力开发了全新的网络司法拍卖竞价系统,契合批量车位分拆处置特点和前期调研的群众需求,全面展现了竞价规则的“破冰”和拍卖流程的优化,最终顺利让有意愿参与竞买的居民买到了车位。
这起案件也成为首起采用新方式上拍的样本,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不少创新机制,都是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剖问题攻克难题后,又落到实践中去校验成效,如此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深有感触。
作者:周辰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