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援建项目受益百姓
近年来,上海援疆坚持以产业发展,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喀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富民兴疆注入了源头活水。
走进巴楚县产业园区丝路明珠制衣厂的生产车间,一排排整齐的流水线上,员工们正在紧张忙碌着。今年32岁的麦丽亚穆·吾布力是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红海路社区居民,来到企业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农民到工人,再到厂里的技术老师,麦丽亚穆·吾布力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很多。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红海路社区居民麦丽亚穆·吾布力说:“以前种地一年挣几千块钱,一家四口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我和老公都在产业园工作,月收入加起来7000多元,一年可以存4万多元,我们打算在县城里买房买车,供两个孩子上学。相信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对口支援巴楚以惠民生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坚持财力与智力并重,加大产业援疆力度,着力提升对口支援效益,与巴楚县委、政府共同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产业协作和项目布局,依托上海市静安区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做好产业援疆这篇大文章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带动了我们很多百姓的就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引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在本地扎根发展。企业留得住,百姓收入提升了,??工作就业岗位稳定了,这才是我们巴楚老百姓切切实实能够得到的一些东西。”上海援疆干部冯超说。
上海援疆通过项目推动和援疆干部人才任实职担实责,以就业援疆、科技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消费帮扶、乡村振兴为重点,发挥上海优势,全面助力喀什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日,在莎车县恰热克镇阿瓦提村的藜麦田里,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藜麦果实丰盈硕大,长势喜人,中科院实验师王宏伟正在田里认真观察不同品种藜麦的生长情况。
王宏伟说:“通过品种试验,我们从1000多个品种里面,用两年时间筛选出来了将近40多个品种,适应南疆气候土壤的,通过我们的示范种植,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个栽培模式。”
上海援疆相关技术人员从2019年起,用三年时间,经过五季的反复实验验证,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土的科学种植体系,使藜麦扎根喀什。并通过与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藜麦青储饲料研究,使种植利润实现最大化。
“到今年为至,我们藜麦课题已经准备要结题了,一些项目都已经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接下来,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由我们筛选出来合适的品种,摸索出来的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应该能在南疆,特别是在喀什地区能得到大的发展。”王宏伟说。
村民麦麦提依明·麦麦提尼亚孜正是得益于专业的指导,尝试发展藜麦种植,不仅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也为自己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他表示,今年8月份开始收藜麦,一亩地可以收100到150公斤藜麦,按一公斤20元算,可以收入1500元至2000元。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莎车分指挥部消费帮扶专班负责人曹琨认为,藜麦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经济作物,所以将当地的合作社与种植户以及援疆龙头企业紧密地合作,进一步地延伸藜麦产业链,扩大藜麦的精深加工,为上海的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食品的同时,来为莎车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近年来,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准确把握新阶段对口援疆工作基本要求,依托科技援疆,将乡村振兴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构建了“输血+造血”的持续援疆长效机制,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60)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通过征集对口帮扶地区脱贫群众的笑脸照片,讲述幸福背后的奋斗故事,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