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景锦屏镇前所村村民商启玲打算利用学到的上海技术,自己也能建起菌菇大棚。
绵延千里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间,川河缓缓流淌,滋养着河谷地带的片片良田。
云南省景东县锦屏镇前所村果园小组的香菇种植基地里,香菇成批装箱发往上海。这是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景东县结出的硕果。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助推下,2018年4月,由上海泉赟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景东汇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锦屏镇前所村建成,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创建了占地面积135亩的香菇种植示范基地,由上海泉赟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提供菌种、技术、资金、市场等,采取“企业+基地+支部+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程帮扶。
60岁的商启玲,年事已高,再加上家里有一个患病的儿子长期在医院治疗,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在村党支部的介绍下,商启玲成为了香菇种植基地的一名工人,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增加家庭的收入。
“我的家庭比较困难,村上就介绍我们来这里做。我家离这个香菇基地比较近,给我们工资,还管饭。这个活计也算轻松,帮助我们提高了经济收入。”商启玲说。
商启玲正打算等技术成熟后自己建盖一个大棚,“赚得更多!”
上海援滇干部,景东县委常委、副县长宋杰表示,在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等机制推动下,景东县各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在家里,宋杰属于援滇小字辈。
宋杰的父亲是第一批上海援滇干部,曾作为金山区协作交流办主任早年经常奔走普洱上海两地推进沪滇帮扶工作,为普洱地区协调资源发展产业,搭建沪滇桥梁深化协作友谊。2016年,妻子曾以上海医疗专家志愿者的身份在普洱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智力帮扶,协助创建了“普洱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父亲和妻子的云南故事普洱情怀熏陶下,他对遥远的云南大山早已有了一种亲切。当听闻金山区将挑选3名干部作为第十批援滇干部赴滇开展援滇工作时,宋杰主动报请并终成行,于2017年9月赴滇,挂任景东县委常委、副县长。
“我开了家里援滇的头,你要收好这个尾,用心努力做好帮扶工作,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赴滇行前,父亲的话深深烙在宋杰心里。当作为上海第十批援滇干部在景东县挂职期满时,景东县尚未脱贫,为稳固金景协作桥梁,延续帮扶工作,稳定脱贫实效,宋杰主动向金山申请延期继续留滇挂职,得到组织批准,转为第十一批援滇干部继续留任景东至今。
这是首次金山外派干部到景东,当地沪滇帮扶工作没有规范的有效机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宋杰摸索着建章立制,牵头组建县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沪滇协作工作机制,从文教卫、劳动力转移就业、招商引资、消费扶贫等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搭建金景两地友谊桥梁。
他牵头组建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对外企业交流服务中心”,专人负责代办企业落地手续,极大方便企业入驻,在探索服务企业落地过程中,仅用2天就办理完成申请、审批、备案、开户、税务登记等一系列企业落地手续。终于2018年引进上海泉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投资1300万元建设锦屏镇香菇种植基地,建立香菇产业“企业+贫困村经济+贫困党员”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宋杰及家人的引导鼓励下,女儿也加入了沪滇协作交流行列,牵头策划组织开展“沪滇青年学生两地英语交流提高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每周定期定点和景东一中学子进行远程交流指导,并且组织团队利用假期到景东一中实地开展捐赠、互动交流活动。自此,一家三代四人的援滇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从1996年沪滇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援滇干部前赴后继,一代代热血青年挥汗乡野,一个个感人故事播种山间,青丝白发交织出了沪滇两地撕扯不断的深情厚谊。至今还有山里老人能湿润着眼睛脱口而出20年前援滇干部的名字和作为。
两年后,宋杰的名字将成为景东的过去,但景东人民不会忘却“一家三代四人”为景东的无私奉献,更不会忘却上海援滇的无疆大爱。
《“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3)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通过征集对口帮扶地区脱贫群众的笑脸照片,讲述幸福背后的奋斗故事,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