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是当下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世界第一大流程工业制造国,我国现有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依然是传统人才培养思路。要推动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跨界整合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流程工业技术人才,尤其需要培养卓越工程科学家。
对于工程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有很多话要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他特地提交了关于流程工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提案。
钱锋说,流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流程工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本领域就业的比例却并不高,而且各个层次都缺少高质量人才,尤其缺乏卓越工程科学家、尖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这些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并且必须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全局优化能力。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落后于制造业发展需求是重要原因。钱锋提出,当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依然遵循传统人才培养的思路,而且学科专业之间壁垒森严,跨学科课程和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现有工科教师缺少跨学科知识,对智能制造工程问题的认知和研究不足,多数教师工程思维淡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偏弱,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不用说教师根据学科和专业定归属,以及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都更加限制了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与研究。
他建议,要优化流程工业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国家层面要进一步提升流程工业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层面要抓紧补齐短板,通过定向培养和明确服务期等举措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执行层面,政府、企业和高校要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快实现传统流程工业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通识性的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同时要打造新技术与传统流程工业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系统性构建流程工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专业,切实提高学生利用智能化等技术解决流程工业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组建跨学科的课程和教学团队,建立跨学科导师制度,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智能技术领域的导师,吸引更多智能技术领域和流程工业领域的本科生攻读跨领域的硕博学位,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作者: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