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这一主题几乎贯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的14年履职生涯。从最早的“专注船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到“扶持内河LNG绿动力船的开发应用”,再到“推进区域排放标准升级”,他以船舶行业为原点,向外发散思维,最终形成一篇篇专业度强、“跨前一步”的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继续为航运话题“加码”,拟递交《关于聚焦碳中和目标、推进航运能源转型顶层设计的建议》。希望从产业链和能源链的角度减少碳排放量,推动中国完成“碳中和”目标。
“完美主义”写提案,14年“老委员”心中有杆“秤”
去年全国两会上,胡可一递交了《关于改进专利审查制度的提案》,建议从国家、专利审核的系统性、法规制订层面对我国船舶工业的船型开发、技术创新进行扶持与保护,一时间获得较多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回复中写到,未来将继续关注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研究和制定相关审查政策,加强审查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审查质量。“通过营造良好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国政协委员,胡可一依旧保持着从熟悉领域建言的习惯——几乎他所有的提案“有据可依”、“专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船海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他这些年关注的核心内容,接连从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供给侧改革、绿色环保等方面深入钻研。
相较于“一年一周期”,胡可一撰写一份提案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从发现热点、到翻阅资料求证,再到多方调研,往往会用上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斟酌再斟酌,改了又改。曾经在撰写一份提案时,需要用到一则数据作为作证,可他却收集到了四个不同的数据来源,胡可一查找国际海事组织的官方资料,反复核对后选择了最精确的“答案”。
胡可一一直将老一辈政协委员的教导记在心里:重视调查研究,谨慎建言献策。“做自己熟悉的事,并进行自信合理的主观判断,才能讲透问题的真谛,找到能够落地解决实招。”其实,去年年中他曾酝酿了一份关于“延续船舶拆旧补政策”的提案,但总觉得有些观点“少一口气”。更看重提案含金量的他,立即决定暂缓递交,直至提案修缮完美。
切合“碳中和”热点,让绿色引领未来生活
对于碳中和的关注,去年年底以来持续升温。胡可一今年两会上拟递交的提案正是与此相关,通过研发更加绿色环保的船型、限制航速和调整船舶燃料结构来实现减碳目标。
事实上,相较于其它运输模式,航运业的“碳效率”处于最佳水平。由于海运在国际贸易运输中的占比高达85%,该行业实现减排目标仍存在较大挑战。数据显示,倘若不提前进行控制,到2050年来自海上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将比2012年的水平增长超过50%,甚至为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目标带来挑战。
其实早在2019年,包括胡可一在内的海事领域专家就已开始寻找减碳方案。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胡可一在交流中表示,可以将氨作为零碳排放船舶动力替代燃料,从而实现减碳目标。这也为后续的提案撰写埋下了“伏笔”。
航运业的减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胡可一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并结合自己从事的船型研发工作中发现,现阶段缺少对基于产业链和能源链的顶层设计。为配合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就必须改变航运业现状、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减碳和减温室气体的目标,对今后几个阶段进行低碳战略布局,为绿色减碳转型“搭建基石”。
在今年拟递交的提案中,胡可一建议制订结构性绿色能源转型顶层规划,从而建立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绿色船舶能源转型路线图。而在资金支持方面,他还将建议以专项科研、税费优惠、专项补贴等激励方式调动参与绿色船舶、替代燃料研发积极性。同时,他还提出可以通过多个新兴行业“跨行合作”,在资源共享、技术攻关上更好地为航运业减碳助力。
“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关注更多更广更‘精细化’,这反映出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航运业减碳看似离生活很远,却又实实在和国家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胡可一说。
作者:占悦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